期货开户就选期货返佣网,交易速度快、低手续费、高返佣!
期货开户热线:13739089115

你的位置:

供应中断:由于天气事件和地缘政治问题,煤炭供应中断,进一步收紧

时间: 2024-10-15来源: 未知分享:

由于天气事件和地缘政治问题,全球煤炭供应链面临中断,导致市场进一步收紧。

天气事件

  • 澳大利亚洪水:澳大利亚东海岸的严重洪水淹没了煤矿,阻碍了生产和运输。
  • 美国寒潮: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寒潮导致电厂冻结,增加了煤炭需求。

地缘政治问题

  • 俄乌冲突: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之一。由于制裁和出口限制,俄罗斯的煤炭供应中断。
  • 中国煤炭进口限制:为了控制国内煤炭价格,中国限制了煤炭进口。

市场影响

煤炭供应中断对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
  • 价格上涨:煤炭价格飙升,达到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 供应短缺:许多国家面临煤炭短缺,导致停电和能源成本上升。
  • 发电困难:煤炭是全球许多国家主要的发电燃料。供应中断使得为家庭和企业提供电力变得更加困难。
  • 通货膨胀加剧:煤炭价格上涨推动了整个经济部门的通货膨胀。

长期影响

煤炭供应中断可能会产生长期影响,包括:
    供应中断
  • 能源转型加速:煤炭供应中断正在加快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因为各国寻求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经济增长放缓:煤炭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
  • 地缘政治紧张:煤炭供应中断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因为各国争夺有限的供应。

应对措施

各国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正在采取措施应对煤炭供应中断,包括:
  • 增加煤炭开采:一些国家正在增加煤炭开采,以补充供应。
  • 寻找替代能源:政府正在探索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替代能源,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 实施能源效率措施:各国正在推广能源效率措施,以减少对煤炭的总体需求。
  • 国际合作:各国也在合作寻找解决方案,包括建立煤炭储备和加强能源安全。
煤炭供应中断是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挑战。各国政府和利益相关者正在采取措施应对短期和长期影响,但市场收紧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导致价格上涨、供应短缺和更广泛的经济影响。

化肥价格翻3倍!美国农民欲弃玉米种大豆,全球粮食市场再迎变局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变数越来越多。 当前,能源市场还在不停震荡,粮食领域也已露出“危机”的端倪,而化肥市场更是已经涨翻天。 化肥价格为什么涨势汹汹呢?这也不完全是地缘政治冲突的原因,其实去年化肥价格就已然走高。 受疫情引发的大宗商品等价格飙升的影响,再加上货币超发,金融放水,通胀高企,煤炭、天然气等更是涨到高位,直接拉高了化肥的生产成本。 因此,去年化肥价格就已经出现了大幅上涨,引发了市场的焦虑。 到今年年初时,全球化肥库存几乎已经见底,而这时又是北半球的春耕季节,对化肥的需求增长,使得化肥市场更加面临供应紧张的风险。 而就在这时,俄乌冲突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制裁,并且已经涉及到了能源以及化肥领域。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出口国,也是钾肥和磷肥的第二大供应国,钾肥约占全球供应量的20%,而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出口量占全球钾肥出口总量的40%左右。 白俄罗斯之前就已经受到制裁钾肥出口受阻,而俄罗斯方面也于上月时表示暂停对不友好国家的化肥出口。 这无疑使得全球化肥市场雪上加霜,价格大涨也是意料之中。 但化肥价格上涨对全球粮食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美国农业部近日发布种植意向报告显示,玉米播种面积从上一季的9340万英亩下降到了8950万英亩,而大豆种植面积却创纪录地从8890万英库增长到9100万英亩,小麦的种植面积也增长了1%。 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国化肥价格的高涨,以伊利诺伊州为例,去年时化肥价格为504美元/吨,而今年已经飙升到了1525美元/吨,上涨了3倍之多。 而相比玉米对化肥的需求,大豆对化肥的需求只有玉米的1/4。 虽然玉米价格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出现上涨,当前美玉米期货价格已从之前的6美元涨至7美元以上,但是相比化肥翻了3倍,种植收益风险也大增。 所以,对农民来说,最稳妥的就是种植大豆。 其实这并不意外,在去年的一项调查中,就已经有农民倾向于弃种玉米而改种大豆,而当前只不过是把这一意向再次加大了。 但我们更为收藏的是,这对全球粮食市场格局会有哪些影响呢?首先,玉米价格可能会持续高位震荡。 在全球谷物中,玉米的用途可谓是最广的,尤其在饲料以及生物燃料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乌克兰玉米出口减少的影响下,全球玉米的供给减少成大概率事件,而美玉米种植面积再缩减的话,无疑会进一步加重这种供给担忧。 另一方面,玉米的需求却有增无减。 除了庞大的饲用以外,美玉米在生物燃料方面的需求一直在增加。 美国前不久宣布,为了缓解石油供应压力,在未来几个月将每天释放约100万桶石油储备,同时也有消息提到,美国正在考虑暂时取消高乙醇混合汽油的夏季销售限制,以降低美国的燃料消费成本。 要知道在当前油价下,乙醇汽油成本要大幅低于纯汽油成本,这是有利可图的,而一旦乙醇汽油消费增加,无疑也意味着对玉米需求的增加。 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全球玉米价格可能会高位运行。 其次,大豆增产或缓解部分压力。 一直以来,大豆的主要供给在美国及南美各国,而今年受干旱天气影响,南美各国的大豆纷纷出现了减产,这也使得大豆市场风波不断,更是将焦点集中在了美豆上。 另一方面,随着各国收紧出口,例如乌克兰暂停出口葵花籽油,阿根廷提高了豆粕与大豆的出口关税等,使得全球食用油价格出现了较大增长。 如果美豆播种增长,且生长顺利,有可能会减缓全球油脂油料的一部分压力,但是这需要天气的配合,所以依然变数很大。 最后,当玉米、大豆价格均上涨时,势必会使饲料价格再次承压上行,对于养殖业来说又是一大挑战。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请简述当前经济背景下,欧洲国家金融问题对世界经济影响自己当前地区冲突对世界经济恢复的影响?

2011年下半年的世界依然面临美欧债务危机持续、国际地区局势不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等严峻而复杂经济形势。 近一段时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放缓明显,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本刊整理了相关资料对下半年世界经济走势做出了一定的判断,供领导参阅。 一、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一)原油今年年初以来,特别是2月中旬利比亚冲突爆发后,油价涨幅明显。 3月日本发生的自然灾害引发市场恐慌,油价出现重挫。 4月,油价震荡上行,4月29日纽约油价收于每桶113.93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收于每桶125.89美元,均创下两年多来高位。 受高盛看空言论以及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影响,油价在5月5日重挫8%以上。 纽约油价一举跌破每桶100美元关口,伦敦油价跌至每桶110美元附近。 进入6月,希腊债务危机不断升级导致欧元下挫,进而推动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下跌。 7、8月稍稍稳定,如今又再次下挫。 地缘政治、日本大地震、希腊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复苏放缓以及投机资金等成为主因。 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原油市场报告》称,下半年原油需求将因驾车高峰以及取暖需要而有所增加,日本重建也会拉动原油需求,油价有望反弹。 (二)有色金属今年年初以来金属市场呈现先扬后抑局面,2月份延续过去两年来快速增长势头,铜、锡、铅等金属价格不但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甚至一度触及历史最高价位。 但之后主要金属价格冲高回落后一路下行,其中镍和锌跌幅更是超过10%。 下半年总体来说利多因素正在增加,虽然欧美经济复苏持续性有待观察,但总需求已经基本恢复。 未来几年有色金属持续上涨的基础仍未见牢固,宏观面和供需面潜在的疲态难以改观,金属市场还将剧烈震荡波动。 (三)农产品今年年初全球粮价屡创新高。 3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的涨幅是3.8%、玉米的涨幅是9.9%,稻谷3.5%,纽约期货交易所棉花的涨幅是36.96%。 4-7月由于世界各地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对粮食作物,如:玉米、水稻打击很大,全球粮价因此一路飙升。 8月中旬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以8月10日收盘价格为基准,其后的10个交易日内,美豆、美豆粉和美豆油分别上涨6.91%、8.14%和5.07%,美小麦和美玉米分别上涨8.36%和7.97%,美棉上涨6.92%。 从价格的涨幅来看,豆粉、小麦和玉米的涨幅要大于大豆、油脂和棉花,间接体现出现阶段饲料用量出现阶段性增长的态势。 从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外围因素来看,美国国债评级被下调后引起的恐慌从8月中旬开始逐步得到释放,美元继续呈现弱势,货币价格走跌也是造成商品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 在货币环境继续疲弱的背景下,由于消费增加、期末库存普遍偏紧以及全球流动性较为充裕,国际农产品价格依然存在继续上涨的动力和需求。 二、美债、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一)美欧债务危机持续恶化今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 随后8月3日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3日宣布将美国的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A,展望为负面。 8月5日 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从2009年12月开始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为发端。 随后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 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2010年4月23日 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2010年5月3日 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 2010年5月10日 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今年1月惠誉下调希腊主权信贷评级由BBB-级下调至BB+级,评级展望为负面。 今年,3月7日 穆迪将希腊国债评级从“BA1”下调至“B1”,评级前景为负面。 3月29日 标普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BB+”下调至“BB-”。 7月4日 标普将希腊长期评级从“B”下调至“CCC”,指出以新债换旧债计划或令希腊处于选择性违约境地。 伴随对希腊评级的下调,欧元区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也被卷入债务信用危机。 9月19日标普将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从A+降至A,前景展望为负面。 由于意大利债务总额超过了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四国之和,因此被视为“大到救不了”的国家。 (二)美欧债务可能的影响美债违约问题之所以令世人瞩目,主要在于全球金融体系会因此遭遇重大冲击,甚至引发世界经济衰退。 虽然目前美债违约风险暂时解除,各国金融机构松了一口气,但巨额债务问题并未消失,反而因为“借债天花板”提高而规模更加庞大。 除了美国债务以外,欧元区债务问题将是另外一个抑制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雷区”,甚至是更大的“雷区”。 尽管前不久对于希腊进行了救助。 但欧债危机也没有被止住,并且向意大利(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及西班牙(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蔓延,并有可能成为“新的雷曼兄弟”,引发对于全球经济更严重冲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因此发出警告:其影响范围甚至可能超越欧元区经济体。 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从公布的最近月份各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略见一斑。 陆续公布数据显示,7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6月份的55.3降至50.9,远低于预期水平54.9;欧元区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为50.4;英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更是降至荣枯线下方的49.1。 中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29个月低位50.7%,距离衰退仅一步之遥。 虽然美国提高了债务上限,暂时避免了债务违约,但欧美国家债务庞大问题依然存在,住房和就业疲软问题依然存在。 投资者与生产者信心不足、消费者“捂紧钱袋”以及政府被迫削减开支,几大效应叠加,将使得全球需求形势恶化,世界经济复苏也因此更为乏力,甚至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即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 三、国际地区局势近况(一)9月以来全球热点地区情况9月份以来,中东北非地区的紧张局势并没有随着利比亚战事出现重大转折而得到缓和,各方敏感神经进一步绷紧。 9月1日,利比亚国际联络小组会议在巴黎召开,会议将对利比亚战后安排问题进行磋商。 这表明,半年多来一直牵动着世界神经的利比亚局势开始转向战后重建。 预计美欧在利比亚战事压力减轻后,加大对“中东心脏”叙利亚施压,9月16日美国要求在叙利亚的公民立即撤离。 分析人认为这一决定预示着西方对叙利亚要采取新的行动;埃以、土以外交危机以及巴勒斯坦“入联”外交战接踵而至,美国的“中东钢钉”以色列面临着全面外交危机的压力。 9月9日晚,埃及抗议民众冲击并闯进了以色列驻埃及大使馆,以色列大使及其他高级外交官连夜乘坐以方紧急派遣的专机回国。 冲击使馆事件使埃以两国关系骤然紧张。 对中东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的这一双边关系是否会继续恶化令人关注。 冲击事件实际上是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2月下台后,埃及民众反以情绪与日俱增的反映。 穆巴拉克执政时与以色列一直保持着双边关系,但埃及民间许多人反对这种关系。 穆氏政权垮台后,埃及民众积聚已久的反以情绪浮出水面,而埃及士兵遇袭事件则激发了这一情绪。 (二)全球热点地区局势分析利比亚问题: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采取的是想管也不想管的办法,因为美国想控制欧洲的货币,所以在打利比亚问题上犹豫不绝,欧洲各国当然是想速战速决,从而稳定油价。 叙利亚问题:叙利亚问题其实就是美国和俄罗斯掰手腕,最近看来难分胜负。 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的一个很重要的控制点,最近美国在叙利亚的渗透相当厉害,国内游行不断,而且还出现失控的局面,对于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伊朗问题:伊朗问题是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国四个经济体的博弈关系,基本可以看出欧盟表面中立(实质倾向于中俄),中俄立场基本一致,美国是另外一种立场,未来在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下,伊朗还是比较安全的,伊朗是中国在中东利益的前哨站。 四、专家观点警惕美债欧债危机“共振”余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在当前欧债持续发酵的特殊时期,如果美债再出现问题,美债、欧债“共振”,必然会产生全球性系统风险。 欧债危机发生后,欧洲走的是“紧财政,宽货币”的政策之路。 为提振美国经济,美国也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产生的恶果是世界范围的通胀高企。 此刻,若美债出现问题,美联储势必会重拾宽松的政策,继续开动印钞机。 这无疑会动摇大西洋另一端欧洲收紧货币政策的决心。 直到近期欧洲央行才在通胀的压力之下被迫两次提高基准利率,透露出收紧货币政策的动向。 美欧再次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将令世界通胀压力继续增大,广大发展中国家继续承受通胀痛苦。 欧债危机已严重影响到外界对欧元的信誉,引发了外界对欧元可能崩溃的担忧。 美债如果出现危机,世界将出现一轮美债和美元资产抛售潮,美国的信誉和美元的地位将加速下降。 短期内,国际金银价格将会继续走强,由于一时难以找到更好的替代货币,投资者增持欧元的意愿将会上升,欧元兑美元汇率可能会再度走强。 但在当前亟需通过价格竞争力来带动出口的背景下,欧元升值对欧洲出口不利,更不利于欧债问题的解决。 美债和欧债一样,危机爆发将造成巨大的市场波动。 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美元、欧元资产缩水将是短期内最直接和巨大的损失。 但长期来看,机遇则可能大于挑战。 着眼长远,美债、欧债的不稳定性将令投资者对美元和欧元的信心受损,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将会受到外界青睐,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出口市场的地位将会被欧美更加看重,随之而来的亦将是新兴市场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欧美债务风险震荡中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马忠普 中华商务网副总经理首席分析师一、由通胀风险爆发而引发的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从根源上看不是周期性过剩型经济危机,而是连续几年积累的金融风险和通胀泡沫破灭。 连续几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引发大宗商品需求增加。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然产生资源性大宗产品的全球化市场和供货模式。 也必然形成全球性流动基金的市场炒作。 虚拟经济炒作价格不断走高,推升世界通胀。 终于引发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重创了世界经济。 经济低迷,需求减弱,基金亏损,银行破产。 大宗商品价格也跌入低谷。 发展中国国家潜在需求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这就决定了过剩性危机底部是较长期的经济一片萧条,而在金融经济危机的底部,经济却不会是一片萧条。 潜藏着低成本发展商机。 由于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潜在需求依然存在,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跌入低谷,发展成本低和各国的拉动经济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中国经济的牵引作用,世界很快步入经济恢复期。 二、金融经济危机爆发期间,由于价格回落到低谷,需求和经济拉动的活力明显。 各国的投资拉动经济政策效果使世界经济在2009年2季度开始走上恢复性发展,大宗商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但是也积累了流动性过剩。 在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2009和2010两年期间,虚拟经济炒作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疯狂程度远远超过2008年的前几年。 在世界经济还处在恢复期间,就有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甚至接近了2008年中期的价格水平。 这两年经济恢复,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都进入价格上涨阶段,也是通胀经济周期中的通胀风险加速积累的阶段。 世界经济恢复期,推升通胀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内容和形态。 而且这种流动性过剩炒作大宗商品价格的通胀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已经相当程度上主导了当前世界经济运行态势。 在两年的经济恢复期中,由于引发通胀的根源没有解决,世界再次步入价格不断攀升的通胀压力上涨期。 这期间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有着很大的相似。 尽管其间震荡不断,但基本趋势都遵循通胀上升期价格上涨的大趋势。 它们的差异仅仅反映各自在通胀形势下的供需平衡关系。 例如金属铜和铝;钢铁和铁矿石;中国和国际钢材价格走势差异。 很显然通胀经济形势下,影响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的不仅仅是供需平衡关系,也有通胀经济的阶段性演变趋势。 铁矿石、铜、石油等资源性大宗商品价格的居高不下,必然引发新一轮价格结构性攀升的通胀压力有增无减。 全球已经再次陷入高通胀压力之中。 许多政府为控制通胀不得不紧缩财政开支,控制流动性,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速。 政府控制通胀的努力,实质上是世界经济以牺牲发展速度为代价与通胀博弈。 中国经济增速都出现了放缓,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经济已经陷入困境。 三、经历了高通胀风险积累,放缓了经济增长,出现了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震荡,世界经济在通胀与经济疲软之间的博弈已经进入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2011年以来,脆弱平衡阶段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实践特征是已经出现连续几个月的价格高位涨跌震荡。 在这种时期炒作大宗商品价格期货风险是很大的。 这也是近期一些大基金亏损,国际金融、债务风险增加,国际社会动荡加剧的经济根源。 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速放缓,欧美经济的疲软,需求减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一些行业陷入产能过剩,许多原料成本高的行业陷入微利和亏损险境。 四、经济疲软的基本态势决定了价格高位震荡期的利好,价格居高不下和价格高位反复震荡是价格走势的较长期基本特征。 连续两年的通胀形势下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去年11月到今年初是美国量化宽松金融政策再次推升全球通胀和铁矿石成本上升,刺激国内外钢材价格走高,当前形势就是世界在持续的高通胀压力下,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处在相对高位时期,继续拉涨的风险重重。 尽管国际通胀压力有增无减,但是大宗商品价格已经陷入高位频繁涨跌震荡的阶段。 这期间工业、贸易企业如果陷入亏损险境将很难自拔。 高通胀时期价格高位震荡阶段的每一轮价格攀升都会产生新的通胀压力,进而带来经济的进一步疲软。 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 这也是价格高位反复涨跌震荡的根源。 特别是价格泡沫比较多的资源类产品出现价格震荡频繁,甚至出现价格阶段性下行趋势。 例如前一个时期的铁矿石和铜市场价格显示的回落趋势。 前三个月,国际期铜出现5个单日跌幅200美元的回落。 这种通胀风险震荡经济走势加剧了欧洲的债务危机。 特别是近日传出意大利和欧洲债务频临危机,除了黄金价格反弹外,美股、石油价格均下挫。 反映的就是这种通胀经济周期处在价格高位震荡阶段的风险演变趋势。 而目前这种通胀经济形势和价格高位震荡看不到希望的走势特点实际上是通胀泡沫经济形势问题严重化的又一个重要实践表现形式。 五、世界主要经济体展望(一)美国可能继续维持低水平增长美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高失业率可能导致居民消费能力的减弱。 在此次复苏当中,居民消费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消费能力的下降必然会影响到整体复苏态势。 二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力度将会逐步收缩,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于6月底如期结束,而美国政府和国会都在设法削减财政支出以平衡预算。 此外,政府和国会关于国债上限的斗争也会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信心带来影响。 目前唯一比较有利的因素就是油价从前期高点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减轻了通胀压力并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这对美国下半年的增长是有利的。 预计2011年美国增长率大约在2%-2.5%左右的水平,明显低于2010年。 按照美国目前新增就业增长的速度,预计到年底之前美国的失业率仍将保持在8.5%以上,到2012年底前仍可能保持在7.5%以上,远高于正常水平。 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美国有可能继续保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欧盟受债务危机影响短期难以走出困境欧盟仍然保持缓慢增长势头。 其中德国经济的表现一枝独秀,其失业率屡创统一以来的新低,继续成为拉动整个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仅能勉强维持正增长,导致金融市场对其偿债能力产生质疑,其债务违约风险再度上升。 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会是一个长期困扰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复苏的问题,但应该不会演变成类似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那样的金融危机。 预计2011年欧盟增长率仍可以达到1.5%左右的水平。 (三)日本经济逐渐恢复2011年初,外界曾普遍预计日本经济2011年会有较好表现。 但地震和海啸使得受灾地区的工业生产暂时停顿,核泄漏事件进一步影响了日本国内的消费和投资信心。 日本经济自2010年4季度起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严格来说已再次陷入衰退。 但随着地震海啸影响的逐渐消退,以及日本政府实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增长,预计下半年反弹力度会比较强劲,全年有可能实现正增长。 日本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特别是汽车、钢铁、电子等行业。 例如,由于日本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减少或中断,美国和中国的部分汽车企业的生产已经受到影响。 总体而言,日本地震可能会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比原来预期的要略低一点,但不会影响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趋势。 (四)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目前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和势头已经回归危机前的常态。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资源和能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这些国家获得的外汇收入通过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又回流到了其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再度呈现出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面增长的态势。 预计2011年全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6%左右,比2010年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

极端高温的影响 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

极端温度是指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达到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极端高温的出现,会影响地球的方方面面。 那么,大家清楚极端高温的影响是什么?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有哪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极端高温的影响极端高温首先是电荒影响。 当前北半球已进入到夏季,而夏季是典型的用电高峰,再加上热浪的侵袭,使得人们用电需求大增。 美国电力部门发布预警:极端高温和持续干旱使用电需求激增,这将导致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短缺。 可能不得不采取“轮流停电”的方式以避免电网瘫痪。 欧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德国5月一年期的电力合同就达到了222欧元/MW·h(约合人民币1585.15元/MW·h,大约是目前中国国内电费的三倍),已经接近历史高位。 其次是能源荒影响。 虽然全球各国正不断开发新能源,但从目前来看,短期内新能源还无法全面取代传统能源,这就意味着随着用电需求上涨,全球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将大幅上升。 欧洲地区的煤炭及天然气对外依赖度较大,而随着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一系列制裁,全球煤炭及天然气价格持续飙升。 原本欧盟一直在提高美国天然气进口量以求替代俄罗斯天然气,但在前不久,美国对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商——自由港天然气公司LNG设施爆炸引发大火导致美国收紧天然气的出口,又使得欧洲天然气价格瞬间暴涨。 在俄罗斯中断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后,欧洲的能源供给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高温图片第三是粮荒影响。 从古至今,农业都十分依赖适宜的气象条件。 由于全球多地出现拉尼娜现象,全球农业本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随着热浪高温的持续,各国也面临粮食进一步减产的风险。 以印度为例,作为全球小麦第二生产大国,由于高温影响导致小麦歉收,进而宣布禁止小麦出口引发全球小麦价格大涨。 另一方面,欧洲及美国的高温也威胁的农作物的生长。 全球粮食市场本就经受着通货膨胀加剧、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能源价格上涨推高全球种植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此时加上极端天气肆虐,再次增加了全球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以预测,全球粮价易涨难跌的现状仍将持续。 高温极端温度事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极端温度事件对亚健康或体弱多病的人们影响是很大的。 ①春季:当日平均气温下降≥8℃时,患有心脑血管、气喘、结石等疾病的人们易发生病变。 高血压患者易发生脑血栓或脑出血;肺心病的人容易出现感染和心力衰竭;常人易患感冒,婴幼儿易得肺炎。 当日平均气温下降≥10℃时,最易发生心肌梗塞。 ②夏季:当日最高气温≥35℃时,相对湿度≥40%时,正常的人也易引起头痛、胸闷、烦躁、食欲减退。 在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下,健康的人也会感到不舒服。 当气温≥30℃,空气相对湿度≥40%以上时,人体就感到又闷又热,非常地不舒服。 当日最高气温≥35℃时,相对湿度≥70%时,对于身患疾病的人群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诱发心肌梗塞的机率较高。 在最高气温≥40℃,空气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中呆上30 分钟,健康的人有可能发生中暑昏迷;对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人,诱发心肌梗塞的机率会更高,有的可能导致死亡。 ③冬季:由于气温突升或骤降,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严重的。 在“暖冬”的环境下,健康人易患感冒。 在温度骤降时,心脑血管的病人易发心肌(或脑)梗塞。 另外,冬季的大雾与空气污染交织一体,对人类的健康有致命的影响。

期货返佣网预约顶级期货公司开户,交易所手续费+1分,可调低到交易所保证金!微信:13739089115

银行资金存管,保障资金安全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