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概要
近期全球糖价出现反弹,主要受以下作物前景有所改善。因此,原糖反弹空间有限。
国内方面,节后进入消费淡季,市场需求偏弱。1月产销数据表现不佳。但受到海外原糖价格反弹和广西干旱影响,国内糖厂收榨提前,市场担忧压榨量降低,糖价因此保持偏强。
基本面消息
国际方面

巴西甘蔗行业协会(Unica)统计,1月下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区糖产量为0.7万吨,同比下降73.77%。累计产糖量为3980.5万吨,同比下降5.52%。
泰国2024/25榨季截至2月5日,累计产糖量为589.71万吨,同比增长9.22%。
国内方面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我国进口食糖39万吨,同比减少10.74万吨。2024年累计进口食糖435.51万吨,同比增加38.2万吨。
操作建议
短期内,糖价预计将在高位震荡。中长期来看,由于供应端存在利空因素,建议维持反弹偏空思路。
评级
震荡
免责声明:本报告中提供的信息均来自广发期货有限公司认为可靠的公开资料,但广发期货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买卖建议,投资者据此投资,风险自负。本报告的最终所有权归报告来源机构所有,客户在接收到本报告后,应遵循报告来源机构对报告的版权规定,不得刊载或转发。
白糖价格为何如此之高以及未来走势如何?注:石家庄的价格
1. 白糖价格的高企主要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主产国巴西天气好转,使得糖产量增加,同时巴西正处于压榨高峰期。 这导致国际糖价下跌,进而影响了国内市场。 2. 尽管国内期货和现货价格有所下跌,但由于白糖减产已经成为定局,市场供应仍然紧张。 据糖业分析预测机构表示,2016/17年度全球糖市短缺预估已经下调至628万吨,部分原因是伊朗需求减少。 3. 中国的糖进口情况也在变化。 9月份,中国进口糖量同比增长了54%,但1-9月累计进口量同比减少了42.27%。 4. 国内产销数据方面,2015/16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870.19万吨,比上一制糖期少产糖185.41万吨。 销售方面,截至2016年6月底,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538.64万吨,累计销糖率为61.9%,低于上制糖期的65.14%。 5. 对于未来的走势,由于巴西的压榨高峰期以及外盘原糖期货的走低,预计国内糖价近期将处于小幅调整阶段,并可能会有小幅度震荡的增长。 6. 最后,作为石家庄的糖价观察者,希望当地的老乡能够对糖价的变化有所了解,并在合适的时机做出购买决策。
白糖期货为什么国内是正向市场而国外则相反
1、白糖期货国内是正向市场而国外则相反的原因是国内做的是远月合约,而外盘主要交易的是近月合约。 白糖内外盘之间没必然的联系:一个是白砂糖,一个是原糖。 2、国际主要的白糖期货交易场所有:美国的咖啡、糖、可可交易所(GSEC)、英国伦敦商品交易所和日本东京砂糖交易所。 我国现在广西白糖市场远期合约交易较为火爆,但这不是标准的期货交易。 1995年以前,我国曾经开设过白糖期货市场,后来国务院下文件关闭了白糖期货市场。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白糖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将日益加大,此时郑商所开设的白糖期货将为白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提供一个真正套期保值的场所。
国内白糖价格涨价的原因
客观原因:1、食糖消费逐步上升,而白糖产量却连续三年减产,供不应求是造成白糖上涨的主要原因;2、甘蔗主产区自然条件不好,主要是广西、云南、广东等地,土地贫瘠,水利设施不全,抗自然灭害能力差,这几年气候异常,造成总是减产;3、白糖涨价的利润绝大部分都被糖厂和中间商掠夺走了,农民只能得到很少的一点,所以虽然糖价爆涨(四年上涨了三倍),可是农民种蔗的积极性并不高;4、虽然国外糖价有所上涨,但目前也仅仅维持在4000多元,但国家却限制进口,并征收高额的关税和增值税什么的,这样即使你正规渠道进口过来,也没多少利润的;5、目前农业生产成本上涨,人力、化肥、农药等等全部在涨,使甘蔗生产成本上涨;6、不要说什么新兴能源,在现在糖价高企的情况下,巴西等国不会傻呼呼的拿糖去生产酒精的,哪是在食糖在1000元人民币/吨时他们被迫的选择。 人为因素:1、人为炒作的气氛特别浓郁,国内糖产量仅1100万吨不到,期货市场上每吨的保证金为1000元左右,理论上在期货市场上只要100亿人民币,就可以买下全国的糖,可是目前沉淀在期货市场上的钱有几百亿;2、国家莫名其妙的高税收和所谓的配额制,表面上是保护国内相关行业发展,其实是在纵 容 犯 罪,食糖是食品生产的主要原料,全国食糖的90%都进入了食品加工行业,食糖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从而形成连锁反应,国内CPI高涨,最后倒霉的还是普通百姓和政府的威信,总是出台莫名其妙的经济政策,一个莫名其妙的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