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期货主力合约开盘报5296.00元/吨,今日盘中最高触及5333.00元/吨,最低下探5288.00元/吨;截止目前,PVC主力涨幅达0.53%左右。
行情回顾:
2月20日,PVC期货主力合约收涨0.65%至5290.0元,当日最高价报5303.0元,最低价报5245.0元,持仓量:-看当前行业基本面未有明显改善,后期随着行业检修季以及下游企业大面积复工阶段的到来,PVC供需面将有所好转,但地产弱势表现仍将限制期价上方空间,最近两会预期或会对市场形成扰动,建议持续关注。
最新行情走势:
点击查看PVC最新行情走势
PVC大涨或去库逻辑推动
PVC期货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横盘整理后,突然大幅上涨,加权涨幅达到了3.38%,成交量更是突破了历史记录。 这次的爆量上涨究竟背后有何原因呢?PVC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因为需求下降,库存压力较大,因此价格在低位运行。 PVC的生产主要分为电石法和乙烯法两种工艺,其中电石法生产成本较高,2023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亏损状态。 而乙烯法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利润较为稳定。 当前PVC现货价格,乙烯法约为5870元/吨,电石法约为5720元/吨,与期货主力合约的价差约为400元左右。 未来价格能否继续上涨,关键在于供需情况如何。 在产业链需求方面,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PVC的生成成本大约在5400-6000元/吨之间,其中电石法成本占比接近75%。 2024年,PVC的产能继续增加,截至年底,我国PVC生产企业共有73家,总产能达到了2881万吨,较上年增加2家。 供需平衡方面,库存数据显示,上周的周度社会库存环比小幅去库,库存维持在同期高位。 由于需求一直未能跟上,导致库存去化缓慢。 库存高企,价格偏强,可能是由于进入去库周期叠加检修缩产的原因。 一方面预期未来能够有效去库,另一方面检修影响产量缩小。 PVC价格处于成本区域附近,形成这次大涨。 未来价格走势的关键在于检修时间、新投产情况以及预期去库效果。 在基本面高库存、低需求的视角下,价格可能只是短暂的反弹。 供应端,许多工厂在4月份安排了停工检修,因为长时间亏损,检修数量较多,影响了33.4万吨的产量。 5月检修力度继续加大,开工率下降至78.32%,预期产量继续减少。 检修导致供应缩减,成本端近期电石价格有所上涨。 5月下旬,随着检修的增加,预计整体开工率将进一步下降,预期产量继续减少。 中长期来看,虽然检修和产能减少,但新增产能的投产可能会抵消部分产能缩减。 产量情况显示,2024年前四个月产量累计同比增加了3.97%,尤其在1-3月份检修损失量有限,开工率一直高于去年同期。 4月份虽然检修增加,但主要集中在下半月,上半月的开工率依然保持高位。 5月份的检修力度较4月份略有减弱,但产能可能继续小幅下降。 从供需表来看,月度产量可能维持在200万吨左右,考虑到当前的需求状况,供应依然较为宽松。 检修产量的预期减少,可能导致5月产量略低于200万吨。 尽管出口有所增强,但对整体库存去化力度有限。 检修和产量预期的减少,以及房地产政策的放宽和特别国债发行计划的消息,对盘面形成了正面情绪。 技术面上,4月下询检修缩减,价格开始偏强运行,呈现出阳多阴少的格局,价格在底部进行高抛低吸的整理。 近期的大幅上涨,成交量突破历史记录,主力合约增仓达到7.5万手。 随着价格上涨,出现筹码高抛和空头离场的迹象,显示出博弈的激烈。 考虑到之前价格处于低位,空头的介入相对被动,价格如继续上涨,空头的筹码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总结而言,PVC的基本面有所改善,检修减少和新投产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去库周期的理想运行,可能会推动价格呈现出震荡上行的格局。 在价格出现调整支撑时,跟随去库逻辑进行操作可能是相对合理的选择。 综合成本6000元左右的范围,当前价格仅处于起步阶段。 去库周期的验证需要时间,及时关注产能和库存变化至关重要。
底部放量滞涨形成原理
底部放量滞涨形成原理
当一个股票或市场处于底部阶段时,出现放量滞涨的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投资者情绪与观望态度
在经历长时间的价格下跌后,投资者普遍对市场持谨慎态度,形成强烈的观望情绪。 这时,即使有少量买单介入,也难以立即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状态。 因此,成交量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买盘推动,价格无法明显上涨。
2. 主力资金运作
主力资金在底部阶段可能会进行试盘操作,通过测试市场反应来评估后续操作策略。 这种试盘行为会导致成交量增加,但由于主力资金并未大规模建仓或出货,因此价格涨幅有限,形成滞涨局面。
3. 基本面因素制约
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如盈利能力、行业发展前景等,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 当市场处于底部时,即便有资金入场,如果公司的基本面没有明显改善,价格也会受到制约,难以出现大幅上涨。 此时,即使有放量,由于基本面不支持,价格也会呈现滞涨态势。
4. 技术面的压力
技术面上,股票价格的上涨会遭遇前期套牢盘的压力。 当这些套牢盘解套时,大量的卖单会使价格上涨受阻。 同时,技术指标如均线、趋势线等也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制约价格的上涨。 因此,在底部阶段,即使成交量增加,由于技术面的压力,价格也可能出现滞涨。
综上所述,底部放量滞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应结合市场环境、基本面信息和技术分析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底部放量上涨后跌回原点
底部放量上涨后可能会跌回原点。 详细解释如下:在股市中,底部放量上涨后跌回原点的情况并不罕见。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股价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跌后,在某个低位区间开始逐渐企稳并出现成交量放大的迹象。 这种成交量放大通常表明有大量资金入场,推动股价上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股价就此能够摆脱下跌趋势,后市可能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股价重新回到原点或者甚至出现进一步下跌的情况。 首先,我们要明白股市的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公司业绩、行业竞争格局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股价的走势。 在底部放量上涨后,虽然短期内股价有所反弹,但如果基本面没有明显改善,那么股价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压力,难以持续上涨。 其次,投资者情绪也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跌后,投资者情绪可能仍然较为谨慎,对于市场的信心不足。 即使出现底部放量上涨的走势,如果投资者情绪未能明显恢复,那么股价可能难以维持长期上涨趋势。 此外,技术面的因素也可能导致股价在上涨后跌回原点。 例如,某些技术指标可能发出反转信号,使得原本上涨的股价重新下跌。 或者某些主力资金可能在拉升股价后选择离场,导致股价失去上涨动力。 总之,在股市中,底部放量上涨后跌回原点的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 投资者在分析股市走势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谨慎判断市场走势。 同时,也要做好风险管理,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