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开户就选高手返佣网,交易速度快、评级高、手续费低!
期货开户热线:13739089115

你的位置:

油脂油料板块品种齐跌-豆油-棕榈油主力暴跌超2%

时间: 2025-02-14来源: 未知分享:
在高手期货预约后再开户,可节省70%的交易成本,保证金可调低到交易所加0,多家AA级国有期货公司任选。新用户开户即可享受手续费立减优惠,佣金最高可降低到0.01元。本次活动时间有限,先到先得,名额有限,额满为止。活动时间:2024年12月12日-2025年3月31日。优惠内容:期货开户手续费加0.01元。优惠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北京时间2月13日午盘收盘,国内期市油脂油料板块品种集体下行。

盘面行情

品种 主力合约 收盘价 涨跌幅
豆油 323 7914元/吨 -2.22%
棕榈油 325 8950元/吨 -2.10%
菜籽油003e 8671元/吨 -1.14%

消息面回顾

2月13日,据外媒报道,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Abiove)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巴西工厂加工大豆422万吨,豆粕产量为323万吨,豆油产量为88万吨。工厂大豆期末库存为394吨,豆粕期末库存为234万吨,豆油期末库存为42万吨。

船期监测显示,2-4月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处于低位,月均到港量在25万吨左右,国内供给偏紧局面仍将持续,预计近期棕榈油价格偏强震荡。

据统计,截止到2月13日10时,国内进口三级菜籽油均价在8892元/吨,较昨日下跌1%。国际市场利空因素


A股市场全线收涨,外贸数据持续向好(11月02日-11月08日)

本周市场全面收涨,两市日均成交额放大11.4%。 北半球进入冬季,全球疫情面临考验,全球累计确诊新冠患者超5009万,较上周增长7.9%;国内疫情稳定,除喀什、青岛外,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 本周全口径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回笼5900亿元,央行公告称,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国内10月,外贸进出口额环比增长4.6%,持续向好;财新服务业PMI为56.8,预期55,服务业供需持续加速复苏。 关于疫情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1月8日10时,国内现有确诊571例,无症状感染者824例。 除港澳台外,现有确诊 410例,其中新疆喀什62例、青岛1例,其余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1月8日14时,全球累计死亡病例超125万例,累计确诊病例突破5009万例,较上周增长7.9%。 北半球进入冬季,欧美地区疫情传播加速,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超1018万例;死亡病例超24.3万例。 关于国内货币政策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本周央行共进行3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同期有510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4000亿元MLF到期,因此全口径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回笼5900亿元。 净回笼规模创近三个半月新高。 关于国内经济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84万亿元,增长4.6%。 其中,出口1.62万亿元,增长7.6%;进口1.22万亿元,增长0.9%;贸易顺差4017.5亿元,增加34.9%。 按美元计价,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4159.2亿美元,增长8.4%。 其中,出口2371.8亿美元,增长11.4%;进口1787.4亿美元,增长4.7%;贸易顺差584.4亿美元,增加38.1%。 中国10月外汇储备.8亿美元,环比减少145.8亿美元,预期亿美元。 外汇局表示,10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保持平稳,市场交易理性有序。 国际金融市场上,受新冠肺炎疫情、货币及财政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下跌。 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 10月财新服务业PMI升至近十年来最高。 中国10月财新服务业PMI为56.8,预期55,前值54.8;综合PMI为55.7,前值54.5。 服务业供需持续加速复苏,就业连续三个月保持扩张,企业家对经济前景乐观。 本周备受关注的美国大选,过程跌宕起伏。 但随着获胜天平在两位候选人之间来回颠倒,全球风险资产的表现却一路向北,全周大涨。 根本原因在于主流资金对经济的最大担忧点在于财政救助法案的拖延,而此前一再拖延的直接原因是两个政党间在大选前的政治博弈。 市场的表现比较接近我们此前的观点,谁当选总统可能并不影响资产的方向,市场更关心的是大选结果落地后财政法案能够及时通过。 本周涨跌结构上,家电、汽车等可选消费板块领涨。 随着经济复苏,必选消费向可选消费的转移是符合顺周期逻辑的,家电和汽车也是前期我们提及可选消费时重点提示的两个大方向。 另外,医药生物领跌。 本周关于心脏支架集采降价96%的幅度,让人瞠目结舌。 除了惊叹于产品毛利率之外,更让市场担心其他医药子板块后续也会受到集采的超预期影响。 目前主要指数中,从估值所处的历史分位的角度来说,创业板指的估值偏高,其他大部分指数仍处于中位数附近位置。 但需要注意一点,由于今年疫情年份,企业利润非正常,因此目前所有指数的表观估值都有部分虚高。 本周南华商品指数上涨1.59%,日均成交额为.59亿元(仅计算各品种主力合约成交额),环比减少8.67%。 黑色板块除焦煤之外全部上涨,焦炭、螺纹钢、硅铁分别上涨11.00%、2.58%、3.55%,焦煤下跌3.94%。 能源板块涨跌互现,原油、动力煤分别上涨1.45%、1.72%,燃料油下跌0.83%。 化工板块涨跌互现,聚氯乙烯、聚乙烯、甲醇分别上涨3.94%、3.28%、2.61%,橡胶、PTA、沥青分别下跌7.90%、4.67%、5.16%。 黄金、白银分别上涨2.74%、8.52%。 有色金属板块涨跌互现,铝、锡、锌分别上涨3.05%、2.48%、1.68%,镍、铅分别下跌2.51%、1.28%。 油脂油料板块全部上涨,菜粕、豆油、棕榈油、大豆分别上涨4.98%、3.90%、3.36%、2.84%。 软商品板块全部下跌,棉花、棉纱、白糖、红枣分别下跌2.80%、2.87%、1.90%、0.71%。 农产品板块全部下跌,淀粉、玉米、鸡蛋、苹果分别下跌3.21%、2.57%、2.77%、4.34%。 本周焦炭第六轮提价落地,焦炭期货价格大涨11.00%。 焦炭目前供给紧张,需求旺盛,维持紧平衡格局。 部分地区去产能政策逐步落实,且新增产能暂未完全释放下,焦炭供应紧张局面仍未缓解。 下游生铁产量居高不下,钢厂高炉高开工下焦炭需求高位,尤其个别低库存钢厂焦炭补库积极,港口贸易可售资源较少,港存持续下滑。

一文读懂三大油脂的前世今生

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油脂三主力,豆棕菜也一样,十年中,分分合合,涨涨落落,它们的价差因时而变,适时而动,演绎着一曲曲贴水与升水,疯狂与平淡的抑扬顿挫乐章。

故事的开始日是2006年1月9日,千呼万唤中豆油挂牌上市。 随后,棕油,菜油相继登台,油脂三大主力由此展开了旷日持久达十年的爱恨情仇。

附图1:豆棕菜三大油脂价格走势图

一、商品期货纳新军,豆油领军先登场

2006年1月9日,大连盘增添新成员,连盘豆油5月合约以开盘5300元/吨的价格正式出道。 从1月至3月这段时间里,连豆油以”W“型的震荡走势展开,五月合约曾在四月创造4642低位,这个点位也豆油十年来的最低点。

中国的菜籽产区地源辽阔,北到内蒙古自治区,南到云南,东到长江下游,西到青海省。 而产量最大的是湖北省,有这么一说,“中国的菜籽看湖北,湖北的菜籽看荆州。 ”长江流域中上游一带老百姓习惯食用菜油,六月是这一带菜籽上市的季节,因此,新菜油大量上市给豆油市场带来一些冲击。

计划经济年代,油脂是凭证供应的,菜油是0.66元一斤,豆油是0.61元一斤。 也就是说,当时的菜油比豆油多100元/吨。 到了市场经济时代,粮油价格放开后,进口豆油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且大豆进口也较多,另外,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保证粮油供应,合理增加粮食品种和成品粮的储备,保证随时能投放市场,要求组织好粮食调运,铁路、交通部门要加强调度,优先保证粮油运输。

中储粮等单位先后6次竞卖国储粮油平抑物价,大量国储毛豆油流入市场,由于豆油价格高企,大豆压榨利润丰厚,开机率也较高,国内豆油供应量进一步增长。 豆油利空形成,使得连豆油在上市之后展开了长达6个多月的低位调整,2006年下半年,豆油现货,期货开始走强,特别是9到12月,月线连续收阳,主力合约0605终以6812高位收盘,这一年,豆油可谓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而那时菜油还没有进口,国内货源稀少,价格较高,菜油比豆油高300-600元/吨。

二、生物柴油说故事,豆油狂奔一万五

油脂十年期市,这个阶段可圈可点,回味无穷,具有教课书的意义。 2007年国内豆油市场演绎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行情!自4月份起,豆油就拉起升势,价格上涨稳健,呈阶梯型攀升,持续时间之长实属罕见。 每一次行情的调整都在为下一波上涨积聚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冲破2004年历史高位,并且以此为支撑,继续飞跃。 到年末国内一级豆油现货价格已经达到元/吨以上,跨越幅度达到5300元/吨,比历史次高位差价拉大到4100元/吨左右。

尽管国家数度调控,豆油与棕榈油、棉油等其它食用油已经高出1000元/吨以上。 但是,豆油价格上涨仍势不可挡,临近年末,豆油价格仍保持继续创新高的态势。 可见,2007年豆油“牛市”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作为相关联的品种,菜油也随之水涨船高,豆菜价差进一步拉大。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一波大牛市行情呢?故事的由来,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 2006年,国际局势动荡,人们能源危机意识加剧,引发生物燃油最大规模的炒作。 中东地区爆发英国士兵事件,美伊、英伊再次剑拔弩张,威胁到国际石油供应和生产秩序,将国际原油价格推上新高,国际生物燃油炒作骤起,之后,国际数家机构又将能源供不足需分析上升到新的层面。

10月间,土伊冲突也一触即发,引起市场人士对于石油供应和生产的极大担忧,如此一来,生物柴油概念开始成为油脂上涨的理由,并且,一发不而收拾。 国内外油脂期货连创历史新高,并把暴涨之势延续到了2008年年初,2008年3月4日,原油涨至102.75美元,CBOT豆油走势也十分强劲,创下了33年来的最高水平至72.69美分。 2008年3月4日连豆油5月合约触及元/吨的历史性高位,郑菜油主力合约5月最高到达元/吨,连棕榈油主力合约5月最高元/吨。 此时,菜油高于豆油1368元/吨,豆油高于棕榈油1660元/吨,豆棕价差拉大。 这一阶段豆油惊艳的涨幅,成为十年中油脂最优美的神话!

三、次贷危机市场乱,三军暴跌油市惨

进入2008年之后,国内油脂行情继续上窜,春节期间,南方的暴雪,又引发一轮狂炒,国内豆油行情一路飚升,连续创出历史新高,一度书写“牛市神话”,疯狂中,有评论家已经呐喊出豆油上元/吨的口号。 当时在全国有一个很为盛行的传说,2007年初,湖北一个万姓女子以5万元进入豆油期货,转眼到了2008年初,此万姓女子已赢利1000万!然而乐极生悲,好景不长,暴涨之后即有暴跌,自3月4日之后,国内豆油价格一路下滑。

3月份,随着“两会”的召开,政府报告中将“防治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今年的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CPI涨幅将控制在4.8%左右,瞬时引起国内外油脂油料敏感反应,成为打压国内外油脂市场的“震撼弹”。 外盘也遭遇南美大豆集中上市,飚升的国内豆油价格受到沉重打击,市场价格直线下跌,在短短两周时间内豆油平均价格下跌了4000-4500元/吨,豆油俨然成为了扶不起的“阿斗”。

那位万姓女子的结局可想而知,被交易所强行平仓,前期收益化为乌有。 随后,当年10月,随着金融危机大爆发,所有的油脂再次惨遭暴跌,豆油0905主力合约一度跌至5560元/吨,棕榈油0905主力合约跌至4344元/吨,此时的豆棕价差为1216元/吨,菜油5月主力合约跌至5548元/吨,菜油仅低于豆油12元/吨。

2008年,国内豆油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行情,其行情走势涨与跌,都与生物燃油炒作题材息息相关。 2008年初,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有效突破100美元/桶大关之后,给予生物燃油行业带来较为可观的利润空间,各国生物燃油生产发展如火如荼。

其中,美国以豆油为主要原料发展生物燃油产业,阿根廷是世界最大的利用豆油生产燃油的国家,2007年共出口319,093吨生物柴油,2008年产量接近150万吨。 正是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给予国内外生物燃油发展提供了良机,豆油需求放量增长,将其行情推至历史新高。 而后来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不止,依靠高油价维持的生物燃油产业受挫,国内外豆油供需关系缓和,行情出现长期的理性回落。

四、各国政府齐救市,三大油脂强反弹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家通过大规模的托市、收储、调运等调控手段,使中国粮油市场保持了基本稳定,农民的种粮收益得到了基本保障。 据悉,2008年中储粮系统向市场销售粮油6880万吨,保证了市场粮食充足供应。 此外,针对区域性的供需紧张局面组织了7批、713万吨跨省移库计划,涉及除西藏、新疆外的所有省区市。 销售量和调运量,均创下了新的纪录。

在全球多达40多个国家发生粮食危机,一些国家甚至引发社会动荡的情况下,中国通过有效地调控,使08年上半年国内豆油价格与外盘实现了脱节,市场行情提前降温,平稳着陆。 在下半年中,中国一连贯的收储动作,起到了有效的托市作用,使连豆油0905合约跌至5560元/吨的低点后开始震荡温和回升。 国家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国内豆油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使过激的涨跌行情得到缓冲。

世界各国都在全力救市,继美国通过7000亿救市计划之后,中国推出4万亿经济投资计划,欧盟批准2万亿刺激经济新计划,而且,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各国央行纷纷下调存贷款利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人们积极消费,重树信心,振兴经济。 各国积极的救市行动,收效明显,世界经济探底回升。 油脂市场逐渐缓解压力。 油脂行情暴跌之后也开始慢慢恢复元气,震荡回升,2011年2月,连豆油1105合约涨至元/吨高位,连棕榈油1105合约涨至元/吨的高位,此时郑菜油1105合约涨至元/吨。

五、菜油都在国储处,市场寻他有点难

菜油是南方的重要油料,2007年6月菜油合约在郑州交易所上市。 中国政府从2008年起,连续五年实施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 回顾历史,从2008年开始,油菜籽的临储价格分别为每斤2.2元、1.85元、1.95元、2.3元、2.5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延缓了油菜种植面积连年下滑的趋势。 随着近几年政府托市收购菜籽油并扶持补贴农业,大型油脂企业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

油脂厂商在收获季节代中储粮收购菜籽,并将压榨出的菜籽油归入国家储备,代中储粮储备。 政府执行补贴企业或者托市收购菜油政策,导致菜籽油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因此油脂企业主要将油卖给国家而不是在市场中出售。 托市政策增加了菜籽油代储成本。 大量的菜油集中在国储中,市场上突然难见菜油菜的踪影。

如此一来,市场出现了两种现象,一,菜油与豆油价差迅速拉大。 二,进口菜油开始大量涌入。 结果是拉大了菜籽油与豆油及棕榈油的价差。 2012年,期货盘九月合约上菜油与豆油差价曾经扩大至1200元/吨,达到了历史高位。 这一年的上半年,菜油风光了一把。 而后面接踵而至的进口菜油及原料,也为后面差价的再度缩小埋下伏笔。

六、全国声讨地沟油,棕油无端受连累

之前,我们说到2012年上半年菜油风光了一把,而这一年的下半年,棕榈油却暗然失色,痛苦不堪!与菜油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2012年美豆因天气异常,炒作如火如荼,美国中西部地区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在这期间,美国农业部(USDA)将美豆生长优良率从65%下调到了31%,期间最低达到29%,美豆暴涨到1738.7美分。 作为与豆油密不可分的油品,豆棕两者趋势步伐向来比较一致。 而在这一年,棕榈油不但没跟美盘,反而让豆油领先2200元/吨。

究竟何原因,让棕榈油如此冷落?二个因素,一是进入2012年下半年后,马来西亚棕榈油增产迅速,库存放大。 二是国内打击地沟油呼声高涨。 棕榈因酸价不能达标,并在夏天掺杂在豆油之中,一度成为打假对象。 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6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食用油检验监管的通知》,并从2013年1月1日起实行。 针对性地对中国棕榈油市场进行了调整,通知规定,对不达标的棕榈油一律不允许进口。 而当时国内进口的大部分食用棕榈油酸价都不达标,已经进口的不达标的棕榈油则需要二次精练,增加了出货的难度和成本!

如此这样还没完,2012年国内打击地沟油的态度非常坚决,夏季,南方一些商贩将棕榈油掺入其它油脂中,以降低成本。 加上棕榈油的酸价又不达标,于是乎,棕榈油被过度打击,一些小商贩因此被刑事处理。 市场人心惶惶,避棕榈油而远之,棕榈油的销售更是雪上加霜。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棕榈在2012的夏季旺季不盛,很快与豆油撕开距离,现货与盘面,豆棕差达2200元/吨之多,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2012年年底,连豆油5月主力合约收于8612元/吨,连棕榈油5月主力合约收于6922元/吨,郑菜油5月主力合约收于9754元/吨,这一年豆棕差价扩大至历史最大。 豆油完胜,而棕榈油门前冷落销售稀。

七、市场无力往上行,三大油脂忙找底

2014年的油脂行情,整体走势更加沉重。 从大背景看,2014年原油期货下跌了46%。 2013/14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2035万公顷,较2012/13年的1,970万公顷,增长3.29%,巴西大豆播种面积2920万公顷,较2012/13年的2750万公顷,增长6.18%,南美丰产,以及美豆种植面积创纪录,美豆一度展开了长达4个月的凌厉跌势,全年下跌了22%,美豆油下跌了17%,大连盘豆油期货下跌16.34%。 受外围及基本面严重利空的形势下,国内豆油现货价格遭遇重挫,价格不断创新低,截止12月31日,沿海地区一级豆油主流现货价格降至5630-5820元/吨一线,同比暴跌1310-1370元/吨不等。

2014年油脂暴跌并没有结束,到了2015年油脂继续下行寻底,6月中旬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部委共同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5年起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各类企业进行油菜籽收购,中储粮不再主导收购,进行了7年的油菜籽托市收储政策就此终结。

因此尽管本年度国内油菜籽再度减产(播种面积继续缩减,单产不佳),但是没有了临储收购托底,国产菜籽直接面对进口菜籽、菜油竞争毫无优势(当时按照进口菜籽压榨菜油及菜油反推国产菜籽价格在1.65-1.75元/斤),商业需求量锐减(企业资金紧张,风险难以管控),尤其是200型菜籽加工企业收购量大幅下降,多数企业均未正常生产,虽然95型浓香型企业全年消化了大部分菜籽,但在集中供应时期,菜籽市场依然供求失衡,各产区价格大幅走低,在传统收购高峰期,种植户出手价格最低跌至3400元/吨,较上一年度跌幅为31%。

国内菜籽油市场受累于植物油市场整体弱势、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收储停止、菜油抛储等影响,价格表现弱势,全年呈现底部震荡行情。 2015年三大油脂在下行中,找寻各自的底,且三大油脂的底均在2015年下半年的不同时间找到。 豆油,棕油,菜油三大油脂主连的低点分别是5158元/吨,3984元/吨,5480元/吨。 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油脂三兄弟的差价终于回归正常,可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竟在最低时。

八、马来减产棕油紧,三军领头涨式飙

进入2016年,国内宏观环境改善主导下的商品市场热钱涌入,商品市场板块轮动交易明显,黑色系商品全程引领商品价格上涨走势,工业品去产能,减库存收效明显,农产品板块从中获益颇丰。 马来西亚棕榈油减产及进口入境检验要求严格使商检时间由原本4-5天延长至半个月以上,导致棕榈油供应极度紧张,库存一度降至历史低位至30万吨左右,远低于往年同期的75万吨左右的水平,南方棕榈油供应接近断档,从而推动棕榈油疯狂大涨,成为油脂界的“领头羊”,棕榈油与豆油价差不断收窄至历史低位,两者的现货价格甚至一度倒挂72元/吨。

而在盘面上,豆棕的9月合约竟然一度只有200元/吨的价差。 风水轮流转,这一年棕油做了一次老大。 2016年底,豆油,棕榈油,菜油三大油脂的5月主力合约收盘价分别是6980元/吨,6202元/吨,7230元/吨,差价在正常范围内。

附图2:豆棕价差变化趋势图

九、国储抛油压市场,菜油风头不再靓

我国的油菜籽临时收储制度于2008年颁布并于次年开始执行,于2015年取消,在2009-2015年期间,国储菜油的轮换也曾进行了三次,但成交效果不尽人意,导致菜油库存大量积压。 随着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库存化”的指示,国储菜油开始了大力度抛储,起拍价降至5300元/吨。

2015-2016年,国家开始抛储菜油,随着国家的再度抛储,菜油价格瞬间被打回原形,使其为沦为阶下囚。 豆菜油价差也随即崩溃,从曾经无限风光的1200元/吨的高价差不断回落,直至菜油贴水豆油最高时200元/吨。 之后随着国储抛售减少,豆菜价差重新拉大,截止年底,郑菜油主力合约高于连豆油主力合约240元/吨左右。

十、油脂十年强弱转换,起伏跌宕豆棕菜

豆油,菜油,棕榈油先后于2006,2007年上市,三大油脂十年期货的历史,也是我国油脂市场有史以来最关键,最精彩的阶段。 国际政治局势的震荡,相关商品的风吹草动,国家政策的制定,以及变幻莫测的天气,都在影响着三类油脂价格的走向。 这十年,三兄弟或心心相印,或剑拔弩张,或风平浪静,或抱团取暖,虽曾分道扬镳,但到后来还是不离不弃,始终站在油脂市场的前沿。

通过对十年里三类油脂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三油脂差价的内在规律,即,豆油与棕榈油在夏天正常的价差在600元/吨左右,而在冬天价差在1000元/吨附近。 菜油与豆油的价差正常在300-600元/吨之间。 这只是正常情况的价差,如遇到极端的情况,正常的关系很快就会被打破,并且放大。 2012年豆油高过棕榈油2200元/吨,到2016年9月豆棕盘面价差200元/吨,现货一度倒挂72元/吨,四年间,盘面上振幅达2000元/吨,就是经典的例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任何脱离现实与有违常态的走势,最后都会回归其正常的运行轨道。 经过十年的搏杀,今天油脂三主力的差价已经形成一定波动规律。 那么,下一场,再次成为导航者的又将是谁呢?

风险提示:本文为老文干货分享,跟当下行情无关,请择要阅读。

银行资金存管,保障资金安全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