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货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交易所巨头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重点介绍商品期货龙虎榜,通过分析交易所巨头的动态,深入了解市场走势和投资趋势。
一、商品期货龙虎榜概述
商品期货龙虎榜是记录商品期货市场上最大交易量的机构和个人的榜单。榜单数据通常包括交易量、持仓量、买卖方向等信息。龙虎榜的发布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了解机构动向、把握市场趋势的重要参考。
目前,全球主要商品期货交易所都有自己的龙虎榜,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分析
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利用商品期货龙虎榜信息进行市场分析:
2022年3月,石油期货市场出现大幅波动。CME的龙虎榜数据显示,美国最大的石油对冲基金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在原油期货合约上净多头头寸增加。这表明Fortress相信石油价格将上涨,并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巨额交易。
随后,其他大型机构也纷纷跟进,原油期货价格应声上涨。此次事件表明,分析交易所巨头动态可以帮助我们提前预判市场走势,从而把握投资机会。
四、风险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商品期货龙虎榜信息并不是万能的。以下风险提示需引起重视:
- 数据滞后:龙虎榜数据通常是每日更新的,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这期间,机构的持仓和交易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 机构动机复杂:机构的交易动机可能很复杂,并不总是符合市场预期。因此,盲目追随机构操作可能会带来亏损风险。
- 市场波动性:商品期货市场具有较高的波动性,机构的交易行为可能会放大市场波动,导致价格大幅波动。
五、结语
商品期货龙虎榜是了解交易所巨头动态,把握市场走势和投资趋势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龙虎榜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机构的持仓、买卖方向和成交量等信息,从而对市场进行预判和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商品期货龙虎榜信息并不是万能的,需要结合其他市场信息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综合判断。同时,也要注意风险提示,避免盲目追随机构操作,理性投资,稳健获利。
股票为什么有退市整理期,对投资者有什么好处?
7月7日晚间,退市海润()、华泽退()和众和退()均发布公告称,7月8日为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这也意味着,7月8日之后,又有3家公司将正式告别A股。
截至7月8日收盘,退市海润、华泽退分别下跌6.25%和7.50%,收于0.15元、0.37元。 而众和退则大涨9.23%,收于0.71元。 实际上,这种临退市却大涨的现象并不罕见,业内人士认为,在已经明确退市的前提下,一些资金还参与“撬板”,是试图最后“赌一把”。
40万股东踩雷
3家公司告别A股时异动,哪些人还在“刀口嗜血”?
截至3月31日,退市海润的股东户数为24.19万户,华泽退为6.77万户,众和退为6.15万户。 这三家上市公司都是在5月17日被交易所实施终止上市的。
退市海润是昔日的“光伏巨头”,曾是中国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之一,被终止上市是因为其2016年度、201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自2018年5月29日起被实施暂停上市,随后其2018年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触及了净资产、净利润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三种应予强制终止上市的情形。
华泽退是一家集冶炼、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有色金属联合企业,先是因2015年-2017年连续三年亏损,于2018年7月13日起被暂停上市,随后其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8年年度报告,即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因此遭到终止上市。
众和退主营业务分为纺织印染和新能源锂电两大板块,也是因2015年-2017年度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暂停上市,其随后披露了2018年年报,但出现归母净利润为负、净资产为负和财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形,触及深交所终止上市情形。
这三家公司均在5月27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为三十个交易日,7月8日为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业内人士介绍称,退出沪深市场,并不代表公司失去了法人主体资格,只是不适宜继续在A股挂牌上市。 公司摘牌后还是属于公众企业,还可以继续努力改善经营,积极恢复造血能力,其股票也可依法依规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
谁在刀口嗜血?
3家公司告别A股时异动,哪些人还在“刀口嗜血”?
进入退市整理板后,海润连续18个跌停,其中有16个交易日为连续一字跌停;6月21日,海润日K线出现十字星,股价最低下探至0.12元,当天多空对决激烈;在随后三个交易日内,海润股价连续三个涨停,6月26日收盘价回到0.17元;6月27日-7月3日,海润股价再次进入下行通道,7月3日收盘价0.14元;7月4日和7月5日,海润股价再次大涨,7月5日收盘价0.16元。
同样的股价“过山车”现象也出现在华泽退和众和退身上。
华泽退从5月27日开始连续20个一字跌停板,6月25日资金撬开跌停板,最终收涨4.88%,接着连续出现两次三个交易日收跌或收平后第四个交易日收涨的情形,这两个收涨的交易日分别为7月1日和7月5日,分别收涨2.63%和8.11%。
相较而言,众和退的股价表现更好。
在退市整理期的第19个交易日,众和退盘中一度打开跌停;第20个交易日(6月24日),众和退收涨1.89%,6月25日涨停。 虽然众和退此后股价虽然也出现回跌,但并未再出现跌停。 7月3日-7月5日,众和退连续三日上涨,7月5日还出现涨停,收盘价0.65元。
而从盘后龙虎榜数据来看,这些买卖退市整理期股票的资金大多为短线交易,快进快出。
以华泽退为例,华泰证券上海西藏南路营业部在6月28日位列华泽退买入前五席第二位,净买入74.32万元,而在下一个交易日(7月1日),该营业部位列卖出金额前五席的第一位,净卖出76.52万元;7月2日,该营业部再次买入44.51万元,但在随后两个交易日累计净卖出额约45万元。 同样在华泽退快进快出的资金还包括“广发证券广州番禺环城东路”营业部、“广发证券长沙五一路”营业部等。
此外,“华泰证券杭州求是路”、“中国中投证券宁波东北路”、“平安证券泉州安吉南路”等营业部在退市海润中快进快出;众和退的游资包括“国都证券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等,还有机构专用席位在6月27日净买入47.86万元,7月2日净卖出52.7万元。
但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仍有营业部连续进货,如华泽退的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申万宏源西部证券深圳福华一路证券营业部在7月1日-7月5日的5个交易日中,有4个交易日净买入华泽退。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即将退市的股票,为何还有投资者“博傻”买入?
7月8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退市整理期的股票打开跌停甚至涨停,一般都是游资在“击鼓传花”,是一种短线投机行为,目的是短线获利。 当然也有一些是投资者是豪赌这些股票能够“咸鱼翻身”,以后可以重新上市,但这样的风险巨大,“随着退市新规的严格实施,未来会有更多绩差股和问题股退市,投资者对此应保持谨慎,不要火中取栗、盲目炒作废品股,否则有可能血本无归。 ”
退市常态化
事实上,随着退市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A股退市公司逐渐增多。
2018年11月16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了新修订后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传递了三大监管信号:一是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出一家,退一家”;二是退市制度改革仍将随着市场发展持续完善;三是退市常态化将成为大趋势。
5月1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公开指出,要探索创新退市方式,实现多种形式的退市渠道。 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退市、一退到底,促进“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及时出清。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认为,A股今年同时迎来“退市大年”与“IPO大年”,这一现象非常正常,符合当前资本市场重要任务在于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逻辑。 “IPO大年”是要服务资本市场正常的融资功能,让更多优质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退市大年”的出现,则保证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清理那些不规范、存在经营问题、已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 未来,A股“退市大年”与“IPO大年”并存的现象将会延续,国内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将不断加强。
中银国际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未来随着监管趋严,退市机制逐渐完善,绩差股的投资风险将大大增加,市场投资风格将逐步回归价值投资。
7月8日,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告诉财联社记者,从长期来看,加强退市监管,让资本市场有进有出,新陈代谢,有利于一个更高质量的资本市场的形成,利大于弊。
在陈嘉宁看来,退市监管趋严对于投资者是有积极的意义的,不仅提升了违规成本,对于问题企业能够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而且能使得不良企业和问题企业被出清,资源更多的向有竞争力的优质公司聚集,对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积极的意义。 此外问题企业被打上“*ST”的标记、市场优胜劣汰、市场环境日益优化,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原标题:3家公司告别A股时异动,哪些人还在“刀口嗜血”。

顺丰市值到底值多少?
顺丰控股正计划第二次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这一计划是在公司市值缩水和负债增加的情况下提出的。 顺丰控股自2017年借壳上市后,通过多轮定增和可转债发行,筹集了超过330亿元人民币。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升级物流设备、购买航材、提升陆路运输能力等项目。 然而,随着资金的逐步消耗,公司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压力,再次寻求港股上市可能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顺丰控股希望能成为快递行业中首家同时在A股和H股市场上市的公司。 尽管公司领导人王卫曾表示,上市是为了获取发展资金,但不应急于上市,顺丰也不能为了钱而上市。 目前,顺丰控股在A股市场的股价下跌了超过20%,市值也大幅减少,这使得上市时机并不理想。 此外,顺丰控股在港股市场的上市申请已经失效,因此需要重新提交申请。 尽管近期港股市场资金重新流入,对于公司上市或许有利,但顺丰控股能否在港股成功募集到预期资金仍是未知数。 同时,顺丰控股的负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加,从2018年的347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182亿元,资产负债率也从48%上升到53%。 此外,快递行业正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顺丰控股的增长也面临压力。 在过去一年中,顺丰控股的股价持续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顺丰控股第二次港股上市申请是否会成功,快递行业巨头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其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备案,计划在 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拟发行H股总数不超过6.25亿股。 根据2023年3月实施的香港上市新规,顺丰控股需完成备案程序并获取上市备案通知书,才能进入聆讯及招股等后续环节。 尽管尚未获得所需的所有批准,若上市成功,将增强顺丰控股在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力。 截至2024年6月3日,顺丰控股的股价表明其总市值约为1823.5亿元。 此次赴港上市正值港股市场回暖之际,也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沪港深资本市场的合作与发展。 顺丰控股的负责人王卫已在快递和物流领域构建了多元化的资本版图,若此次上市成功,顺丰将成为首家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快递公司,我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全球市场,并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加快其国际化步伐。 2024年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出现了回购热潮。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48家企业发布了回购计划,这些公司的回购计划总额上限超过了4亿元人民币。 其中,一季度(即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已有3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预案,回购金额上限也超过了4亿元。 具体公司名单很长,包括九安医疗、凯莱英、韦尔股份、药明康德等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总市值达860亿元的通威股份回购金额上限最高,达到了40亿元。 通威股份的回购计划是为了回购股份并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36元/股。 但是,尽管有回购计划,通威股份的股价还是出现了下跌。 此外,恒瑞医药、伊利股份、京沪高铁等也公布了回购计划,金额从几亿元到20亿元不等。 恒瑞医药的回购计划引起特别关注,因为公司最近还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产品组合有偿许可给了美国Hercules公司,这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 在披露回购计划的公司中,顺丰控股特别之处在于它上半年两次披露了回购预案,第一次是1月30日拟5亿元-10亿元回购股份,第二次则是4月29日发布关于2024年第2期回购股份方案的公告,回购价格不超过53元/股。 整体而言,这一轮回购热潮反映了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龙头、翘楚,用这些溢美之词来形容快递物流行业领头羊顺丰控股(),怎么都不算过。 谁也没想到,公司一季度竟然预亏了这么多。 据4月9日公告,顺丰控股2021年一季度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亏损了9亿元至11亿元,而在上年同期公司还盈利了9.07亿元,另外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0亿元至12亿元,上年同期为8.32亿元。 如此巨大的反差令当天顺丰控股的股价直接崩掉。 来源:通达信盘面显示,在集合竞价时,顺丰控股已被摁在了跌停板,并顺利录得一字涨停”,盘中鲜有买单在顽抗,截至收盘时,跌停板位置尚有31万手卖单排队。 一天之内,顺丰控股的市值蒸发了368亿元。 龙虎榜显示,4月9日的卖出主力有兴业证券成都航空路营业部,卖出金额6820.76万元,另有2机构分别卖出了6527.35万元和5248.26万元,中金公司上海分公司和兴业证券上海分公司也是榜上有名,卖出金额分别为6296.88万元和5171.85万元。 不过,在4月9日的龙虎榜买入前五中,也同样有两机构专用”席位现身,买入金额分别为9790.29万元和9744.48顺丰控股如果上市的话,市值会达到多少?有快递专家表示,从资本实力、市场美誉度上看,顺丰的IPO会取得较高的市场溢价和市场效果,预计它上市会有超过1000亿元的市值!六、顺丰上市 看看当初投资顺丰的赚了多少投资现在9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