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螺纹钢期货是一种金融衍生品,使投资者能够在未来某个特定日期以预定的价格买卖螺纹钢。螺纹钢是一种建筑用钢,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
期货开户注意什么意思
期货开户注意事项
在进行期货开户时,意味着投资者准备参与期货市场交易,因此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确保开户流程的顺利进行。
一、明确期货开户的基本含义
期货开户是指投资者在期货公司开设账户的过程,这是参与期货交易的第一步。 通过开户,投资者可以在该期货公司的平台上进行期货交易。
二、期货开户的注意事项详解
1. 选择正规的期货公司:确保所选的期货公司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以保障个人资产安全。
3. 了解相关法规:在开户前,了解期货市场的相关法规,确保自己的交易行为符合市场规则。
4. 风险评估与资金实力:投资者应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确保有充足的资金进行交易,避免因盲目投资而造成损失。
5. 注意账户安全:设置复杂的交易密码,定期更换密码,确保账户安全。
6. 学习相关知识:参与期货交易前,应学习基本的期货知识,提高交易技能。
三、总结
期货开户是参与期货交易的基础环节,投资者在此过程中需留意上述事项,确保开户流程的顺利进行。 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在期货市场中稳健交易,实现投资目标。
以上就是关于期货开户注意事项的详细解释。 希望投资者在开户时能够注意这些关键点,为未来的交易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是如何做大宗商品的:七年实战心得
这几个月真是过得脚不沾地,稍微忙过点身体又不太好,所以年初答应大家写的关于商品研究的文章一直耽误到现在,当然我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之前说过5月份会写出来,这一篇就是我这5、6年在商品研究上的一点感悟。 先说一下我的知识背景,我本科学的是世界经济,研究生读的是金融,和商品半点没有相关性,所以有志于做商品研究的小盆友们也不必有什么思想负担,商品的相关知识都是可以学习的,关键的是你对周期的感觉。 再说说我为什么会开始研究商品,这必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因为我入行开始做的是黑色金属行业股票研究,大家也知道,在过去漫漫7年的熊市里面钢铁是最不受待见的行业之一,行业指数自我入行开始到我不做sellside离职,下跌了80%。 作为当时一个悲催的sellside,推不出行业牛股,拿不到派点,只好默默的多做点研究。 而后我就发现和黑色金属相关的有一个叫做螺纹钢期货的东西(当然现在黑色金属产业链的期货是国内最大的期货品种群,从上游的铁矿、焦煤到焦炭、螺纹钢、热卷,甚至包括铁合金等等),这其中最关键的东西在于做空可以挣钱,于是我就开始了自我野蛮生长的研究之路。 这里插一段题外话,很多刚入行的分析师总是嫌自己cover的行业不好,我想要说的是,你在任何一个行业有多大进步,有多深见解,混日子或者加速成长,都与这个行业本身无关。 前5、6年入行的分析师,应该没有几个会比看钢铁更加悲剧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在sellside的三年为自己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最初的dirtywork开始,构建数据库、寻找研究的新的idea、调研、沟通、拓展你有的圈子和人脉,这都与你所cover的行业无关。 所以不要拿行业做借口,关键在于你有多努力。 说了那么多废话,言归正传,讲一讲我对商品研究的理解。 当然,因为我现在做的是买方的投资管理,所以我会从研究和投资结合的角度来讲一些问题,不单纯局限于研究。 第一,决定价格大趋势的一定是供需,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研究商品最根本的就是做好你研究品种的“供需平衡表”。 什么是供需平衡表?就是你所研究的品种在一定时期之内的需求有多少、供给有多少、库存有多少,然后算出来一个供给与需求的差值,这个差值如果是正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供过于求,我们称为surplus;这个差值如果是负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供不应求,我们称为gap。 按常理来说,有surplus的品种价格有下行的压力,而有gap的品种价格有上行的动能。 供给的算法通常需要通过细致的调研,比如矿山投产的速度、投产的数量,又或者播种的面积和单产的数值;需求的算法则有自上而下(topto down)与自下而上(bottomto up)两大类,可以从宏观数值预测入手对该品种的需求运行预估,又或者你将品种下游的需求细拆为几个子行业对每个子行业的增速运行估计,最后加总得出品种的需求。 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利弊,通常我会每种方法都运行估算。 但是,供给和需求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测算的变量对供给和需求影响的弹性,我在下面还会讲到绝对数量其实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 弹性的分析我们会通过敏感性分析(sensitiveanalysis)或者情景分析(scenarioanalysis)运行,用以得出边际变化对于整体供需的影响的变化。 第二,供给与需求的边际变化比surplus和gap本身更加重要。 在我的理解之中,影响surplus和gap边际变化的因素更加重要,也就是说,供给与需求在一定时期的边际变化更加重要。 因此,在研究的时候不仅要关注surplus或者gap的绝对值,而要仔细研究影响surplus和gap变化的因素。 对于商品来说,幅度的判断依据很大程度上在成本,所以不管是原矿或者是生产,我们都有所谓的成本曲线(costcurve),也就是累积的产量所对应的不同的生产成本构成的曲线。 当你计算出了供给与需求,在成本曲线上你应该能够找到相对应的成本价格,这通常是我们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举个例子,2014年年初,我们测算铁矿石的surplus大约有3000-4000万吨,矿石价格面临大的下行压力,于是我们入场做空了铁矿石,并且更具我们所拥有的cost curve计算出了相应的价位;但是由于三大矿山释放产能速率超预期、并且国产矿没有在亏损线立刻停止生产,在2014年4月份我们修正了我们的供需平衡表,认为矿山的surplus大约有4000-5000万吨,不要小看这1000万吨的增量,这个边际变化量与价格并非是一个线性的关系,价格并非多跌了30%,而是直接腰斩,所以理解供给和需求的边际变化的意义不止在于你对趋势方向的判断,并且还有你对趋势幅度的一个判断。 第三,供需平衡表的结果需要与市场预期相比较,而不应该仅仅看surplus或者gap。 这是我对基本面研究理解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得益于第一份工作所学习并深植于心中的“预期差”理论。 这就是说,我们做平衡表所看出来的surplus或者gap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数值和市场上的预期相比是高还是低。 当然,这个与上一条讲的有相似之处。 举个例子,比方说我们计算了一个品种的surplus是占年度产量的5%,按照分析框架,这样的surplus对于该品种的价格有直接向下的压力;但是,如果市场上对于该品种的surplus的预期是10%呢?那么实际的这5%可能就是对价格的一个支撑。 一个品种在过剩的时候为什么有可能还有价格的上涨,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过剩与市场预期相比还没有那么的“过剩”。 最近黑色金属产业链里矿石的反弹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基本面研究的局限之处使得与研究周期相适应的投资周期应该相应较长,除非你有足够的能力运行极度细致的研究,否则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以前经常和做商品投资的同行交流,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有些人用基本面研究来解释非常短期的行情,比如一天的或者一周的。 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由基本面决定的行情的发展一定是一个趋势的主题线,主题线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出现完全的印证。 在我看来,基本面研究所对应的商品的投资周期至少在一个季度,因为供需所对应的结果需要充分的发展,在供需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扰动,但是最后价格必然会回归供需。 同时,之所以以一个季度为周期来划分投资期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是没法做到非常细致的平衡表的。 我认识有的前辈做基本面研究可以做到周度的平衡表,这样的数据深度和精度对于一个人的逻辑、信息以及行业了解都有极高的要求,非常难以达到。 同时,越细致的数据出错的概率越大。 我在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有位前辈就和我说过一句话:“宁可要粗略的正确,而不要精确的错误”。 但是研究越深入,就越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从商品细致的逻辑框架跳出来,看大的层面。 第五,商品不同类别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从大的格局运行理解。 商品的分类很多样,在我自己的研究框架看来商品分三大类,第一类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和钯;第二类,工业品,我们经常讲的硬商品(hard commodities),包括能源品、所有的基本金属、黑色金属、橡胶等等;第三类,农产品,我们经常讲的软商品(softcommodities),包括油脂、玉米、小麦、经济作物。 以上所有都归结为“商品”。 贵金属的研究和交易在惯例是放在大的MacroTrade下面的,也就是必须对宏观经济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发掘到对贵金属的真正趋势。 工业品的研究主要就是供给与需求,供给的变化,需求的变化都需要分析。 农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给端,因为除了经济作物之外,农产品的需求变化相对缓慢,并不急速,所以农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供给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比如天气、比如单产、比如种植面积。 宏观大趋势与贵金属与工业金属关系非常密切,与农产品关系较小,但是这并不绝对。 因为商品之间有深刻的联系。 举个例子,我一直认为原油是所有商品定价的“锚”。 什么“锚”,就是原油的价格会影响所有商品的平衡表。 2014年原油价格大幅下跌,首先影响了所有能源的价格,其次影响了所有运输的价格,最后影响了替代能源的价格比如燃料乙醇,与燃料乙醇密切相关的又是白糖。 由于原油价格过低,作为燃料乙醇的白糖需求急剧下降,导致了白糖供需平衡表的改变。 所以我们理解商品的价格变动,要从更深刻的层面运行,对于一个品种过于深入的理解有时候反而不是好事。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现货商做商品投资反而会亏钱的原因。 第六,宏观大趋势决定了商品尤其是工业品的真正走势格局,品种基本面与宏观趋势的背离一定要想清楚原因。 商品在近30年最波澜壮阔的行情出现过2次,一波是2000年开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需求的崛起带来的商品价格牛市,还有一波是次贷危机带来的2008-2009年的全球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真正的大的行情必须有宏观趋势的配合,否则就是局部的行情,掀不起大的波澜。 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当你看的品种与宏观趋势出现了背离,怎么办?背离的情况其实并不常出现,但是一旦出现,就需要警惕,因为这会导致投资上的问题。 就比如说现在,这半年商品的趋势其实并不明显,大多数品种处于一种震荡的格局。 很多品种,比如说铜,基本面很差,因为中国的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导致铜的需求增速也相应下降,但是宏观层面来说现在国内处于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并且有继续宽松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从基本面去做空铜就会比较难受。 通常微观或者中观基本面与宏观基本面的背离会造成品种出现僵持的局面,从基本面角度,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出场等待,等到预期明朗。 这样的背离在近期我看来出现了很多,不止是商品,包括外汇、债券、股市等等,都有。 背离其实是大的投资机会的前兆,因为很多指标无序性的关系告诉我们的是未来一旦某种秩序占了上风之后,就会出现比较强的趋势。 但前提是,你要想清楚,并且活到趋势来临之前。 最后,我想说的是,基本面研究只是做商品投资的第一步。 分析正确只是赚到钱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我自己经历过从对基本面的迷信,到对基本面的怀疑,再到现在理解基本面在投资里面所占的重要位置的各阶段。 当然也许我再在这个行业呆上另一个5年会有不同的感悟,我现在对于研究的重要程度是非常肯定的,但是必须承认,这不是你在投资里面能不能挣钱的最关键因素。 我用一个大牌对冲基金合伙人的一段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语: “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