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博弈被视为金融市场中一种独特的形式,投资者通过期货合约进行投机和套利的行为。在这种博弈中,投资者根据对市场走势的判断,通过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来获取利润。期货博弈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需要投资者具备相应的市场分析和风险控制能力。
在期货博弈中,投资者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利润。市场波动带来的套利交易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例如,投资者可以在价格低时购入期货合约,待价格上涨后卖出以获取利润。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做空期货合约来赚取利润。具体而言,做空是指投资者借入期货合约,然后在价格下跌时买入以清偿债务,从而赚取差价。
除套利外,投资者还可通过期货博弈进行投机。投机是指根据市场走势的判断,通过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来获取利润。投机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行为,需要投资者具备相应的市场分析和风险控制能力。
尽管期货博弈存在机会,但也伴随着一定风险。由于期货市场的高度杠杆作用,投资者在博弈中面临较大风险。在市场剧烈波动情况下,投资者可能面临巨额亏损风险。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期货博弈时应审慎对待,合理控制风险,避免盲目追随和冲动交易。
期货博弈作为金融市场中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对投资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投资者在博弈中需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谨慎应对市场波动,避免盲目跟风和冲动交易。只有如此,投资者才能在期货市场中实现持续收益,实现财富增值。
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期货交易,盈利的本质是什么?
期货与零和博弈,期货市场的本质首先,什么是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很重要的概念之一。 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 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通俗的讲,就是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对方的痛苦之上的,所以双方会竭尽全力的“损人利己”,所以与现在社会“共赢”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举个例子:A和B两人对弈下棋,以每个棋子为1分计算,那么A吃掉对方的一个棋子+1分,相对应的B会因此而失掉一个棋子-1分,这样1+(-1)=0。 同样的原理,一方赢的同时另一方必然输,如果我们把赢一局计算为得1分,输一局为-1分,则若A赢的次数为x,那么B输的次数也一定为x,同样,若A输的次数为y,那么B赢的次数必然是y。 这样,A的总分就是(x-y)而B的总分就是(y-x),显然(x-y)+(y-x)=0,而这就是零和博弈的数学表达式。 那么期货又和零和博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常说期货交易的本质就是买方和卖方在市场上的博弈,一方盈利的同时另一方必然亏损,这是没错的。 可是期货交易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和博弈,因为要考虑一些外界因素,正是这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双方的盈利和亏损相加往往是小于零的,也就成了负和博弈,盈利加亏损等于负数。 所以我们经常说期货市场上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亏钱的,赚钱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十,那么亏得钱刚好等于赚的钱吗?不见得吧!说期货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是因为对于每一个买方而言,期货市场必然存在一个卖方。 每一个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的交易者,都是在认为自己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是准确的信念基础上进行市场操作的。 黄金合约的买方之所以试图构建一个多头头寸,是因为他持有未来市场将不断走高的坚定信念。 当然,那份合约的买方购进合约的目的也可能是对冲一个已有的空头头寸。 在这两个情形中,他都不会认为黄金合约的价格在未来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或者,至少他不会认为会遭受市场反转这种伤害)。 黄金合约的卖方之所以卖出,是因为他们持有一个黄金合约价格即将下降的坚定信念。 同样,如果不是想构建一个新的头寸,合约卖方出售的目的也可能是对冲一个已有的多头头寸。 在这两种情形中,卖方都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市场价格在未来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极小(或者不相信市场价格可能出现反转)交易双方在考虑了他们前期市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判断在那个时点和价位上发生的交易是否合适。 但是,两个个体交易者怎么会形成对市场未来走势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没有答案存在。 期货市场的运行如同一个不受约束、到处游荡的野兽,其走势与海洋里的波浪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不管我们是否会选择去驾驭它们,它们总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一个交易者而言,如何选择去接近这些波浪的方式将决定你的成功或者失败。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那令很多人都觉得惊恐的夏威夷的惊涛巨浪吧。 面对巨浪时,有经验的冲浪高手可以以一种极为优雅的身姿驭浪而行,享受海洋的乐趣。 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这些冲浪者已经学会了如何使波浪的力量为其所用。 你也可以在市场上采取同样的办法。 在通过学习掌握了潮涨潮落的内在规律之后,你就能够使期货市场成为给你带来丰厚回报的舞台。 有的时候,大海风平浪静,平缓起伏的海面上时不时涌过一些小的浪头;有的时候,海洋则狂暴不安,一个个巨大的陡峭浪尖和浪谷此起彼伏。 在这些不同的时期,我们既可以选择参与其间,也可以选择旁观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e69d。 这个市场就像海洋一样,并不会受到我们选择的影响。 实际上,市场根本是没有感觉的,它不会去禁锢什么人,也不会有任何遗憾。 回到最初的问题。 这样说来,好像市场并不会受到我们选择的影响,那市场上也就买卖双方,可是为什么双方的盈利和亏损总是不相等呢,那就是每个交易者交易的时候都会有一部分资金没有流入市场,去哪了呢?可能这时候很多人都想到了,没错,就是手续费!不管你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会有一部分钱流出了市场。 假设整个市场没有新的资金流入,市场的资金量是固定的,那么双方通过双方的交易,这些资金会不断的在双方之间流动,可是每次流动都会产生手续费,这样整个市场的资金总量会不断减少。 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新资金流入,市场的资金早晚有一天会被手续费给吸干。 这就是为什么说期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零和博弈,而是负和博弈,毕竟如果1+1不大于2,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广大期货人更好的了解期货市场的本质,方便你们更好的研究市场。 最后希望广大期货投资者理性投资,认清市场,持续稳定增加收益!(附最新交易所手续费)
博弈论是什么
一,博弈总论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奕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 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 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 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 “出棋” 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 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 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面对如许重重迷雾,博弈论怎样着手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对作为现实归纳的抽象数学问题求出最优解、从而为在理论上指导实践提供可能性呢?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对于非合作、纯竞争型博弈,诺伊曼所解决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两个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个人赢一着则另一个人必输一着,净获利为零。 在这里抽象化后的博弈问题是,已知参与者集合(两方) ,策略集合(所有棋着) ,和盈利集合(赢子输子) ,能否且如何找到一个理论上的“解” 或“平衡” ,也就是对参与双方来说都最“合理” 、最优的具体策略?怎样才是“合理” ?应用传统决定论中的“最小最大” 准则,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设对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并据此最优化自己的对策,诺伊曼从数学上证明,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对於每一个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够找到一个“最小最大解” 。 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竞争双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随机使用某套最优策略中的各个步骤,就可以最终达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当。 当然,其隐含的意义在於,这套最优策略并不依赖于对手在博弈中的操作。 用通俗的话说,这个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体现的基本“理性” 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 虽然二人零和博弈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作为一个理论来说,它应用于实践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 不提耽于游戏的玩家,可以说除了军事竞争,几乎难再有用武之地。 二人零和博弈主要的局限性有二,一是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常常有多方参与而不是只有两方;二是参与各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一定有人得利就有人失利,整个群体可能具有大於零或小于零的净获利。 对於后者,让我们来看一个历史上最经典的有趣个例: “囚徒困境” 。 话说警方抓到两个盗窃犯,惜证据尚不足,遂寄希望于嫌犯自己招供。 警方把两个犯人隔离起来,分别审问,交代政策如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你招了,另一个人没招,那么就将你释放,另一人判20年;同样如果你不招,另一个人招了,那么你得被判20年,另一个人被释放。 如果两个人都招,警方证据就足了,两人都判10年。 至於两个人都不招的情况,不用警方交代,两个人都得判,但因证据不力,判得都要轻许多,比如1年。 警方最后说,那边还有个警察,对你的同伙交代一模一样的政策呢。 罪犯心里打起小九九,如果对方招了,我招是10年,不招是20年,是招划算;如果对方不招,我招是无罪释放,不招是1年,还是招划算。 於是乎,招!两个“精明” 的小偷都招了,都被判了10年,正中警方下怀。 聪明的读者,其实如果两个小偷都不招,就会被各判1年,对他们来说岂不更好?在这个囚徒困境问题中,参与者仍是两名(两个盗窃犯) ,但这不再是一个零和的博弈,人受损并不等於我收益。 两个小偷可能一共被判20年,或一共只被判2年。 对於多人参与、非零和的博弈问题,在纳什之前,无人知道如何求解,或者说怎样找到类似于最小最大解那样的“平衡” 。 而找不到解,下面的研究当然无法进行,更谈不上指导实践了。 纳什对博弈论的巨大贡献,正在於他天才性地提出了“纳什均衡” 的基本概念,为更加普遍广泛的博弈问题找到了解。 纳什均衡的基本思想是,在这个解集中所有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所用策略的最佳对策,没有人能够通过单单改变自己的策略提高收益。 以前面的囚徒困境为例,如果小偷甲相信小偷乙招供,那么他的最佳策略是招供,而如果小偷乙相信小偷甲招供,那么他的最佳策略仍是招供。 这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它是“自确定” 的。 在囚徒困境中,只存在一个纳什均衡。 但若将条件改变一下,在许多其它的具体问题中,纳什均衡可能不止一个。 纳什巧妙地运用数学技巧,证明了如下纳什定理:对於任何一个n人参与,非合作博弈(零和或非零和) ,如果每个参与者都只有有限条策略,那么一定存在至少一个纳什均衡解集。 象许多科学上最杰出的思想一样,这一概念以极简洁明了的方式解决了悬而未解的难题。 看似简单,似乎属於那种“本来我也能想到” 的东西,然而那时除了纳什,一代宗师诺伊曼也没有想到。 纳什均衡的提出,对博弈论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纳什均衡的概念已成为现代博弈论的基石和中心(虽然在少数博弈理论家中此点仍有争议) 。 纳什的好友,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迪克西特曾说,“如果每次有人说起或写下纳什均衡这几个字,纳什都能拿到一块钱的话,那么他现在会是个大富翁了!”上面提到的博弈理论试图解决的都是非合作型问题,也就是参与者之间除了决策结果相互影响,没有其它形式的信息交流。 通过囚徒困境一例可以看出,如果参与者两个小偷之间能够彼此商议,他们做出的策略决定会截然不同(当然是两人一起抵赖划算) 。 诚然,在各种生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除了竞争关系,还存在合作关系,常常是两种关系并存,合理的合作能够给双方带来共同利益。 这是合作型博弈论研究的范畴。 诺伊曼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建立了合作型博弈论的基本模型,但是对於其中及其重要的双向协商问题(即参与者如何“讨价还价”) ,没有能给出一个确定的解。 纳什对这一领域同样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提出了讨价还价问题的公理化解法,直接裨益劳动经济和国际贸易,还在理论上利用这个解法良好的预测性进一步提出纳什方案:将合作型博弈中的协商转化为一个更广泛的非合作型博弈的一个步骤--协商的目的最终仍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此外,在测试博弈论的行为实验学上,纳什也是一名先驱。 他曾展开讨价还价和联盟形成的实验,并曾敏锐地指出,在其他实验者的囚徒困境实验里,反复让一对参与者重复实验实际上将单步策略问题转化成了一个大的多步策略问题。 而后一思想初次提示了后来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起重要作用的重复博弈理论中缄默共谋的可能性。 这些也许看起来略显枯燥的理论,以逻辑推理为工具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竞争和合作行为进行严谨有序的数学归纳,当数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将直觉上升为科学,再反作用于生活时,其影响之深远难以尽述。 今天,纳什为之做出基础性贡献的现代博弈理论经过许多专家的不断发展,不仅自身理论体系日臻成熟和完善,而且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甚至生物学等各个领域。 在生物学领域,博弈论被用于研究种族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种间和种内的竞争,以及单个基因之间的竞争,并反过来推动博弈论的思想发展。 在政治、军事学领域,博弈论被用于分析选举策略、战争起因、立法议程安排等等重大事宜。 在经济学领域,博弈论更是已经融入整个学科的主流,经济学教材和杂志无不收入博弈论的内容,经济学家们已经把研究策略相互作用的博弈论当作最合适的分析工具分析各类经济问题,诸如公共经济、国际贸易、自然资源经济、工业管理等等,等等。 就博弈论应用于经济学的直接效益,举个实例,如《美丽心灵》一书中提到,1994年美国政府向商家拍卖大部份电磁波谱。 这一多回合拍卖由一批博弈论专家本着最大化政府收益和各商家的利用率原则精心设计,取得极大的成功。 政府获得超过一百亿美元的收入,各频率的波谱也都找到了满意的归宿。 与此相对映的是,新西兰一个类似却没有经过博弈理论设计的拍卖会惨遭失败。 政府只获得预计收入的15%,而被拍卖的频率也未能物尽其用。 譬如因为无人竞争,一个大学生只花1美元就买到了一个电视台许可证!正因为博弈论对现代经济学具有如此重大的冲击和影响,1994年瑞典皇家学院宣布该年全世界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之经济学奖颁发给包括纳什在内的三位数学家,以表彰他们对非合作型博弈论的开拓性分析。 二, 以下的六段是关于纳什的介绍世界终于因为博弈论而承认了纳什的天才,这一年,他已是66岁的老人。 与其在科学上令人眩目的杰出贡献相比,他用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书写的充满才华和激情、充满磨难和苦痛、交织理性和疯狂的传奇人生,竟也毫不逊色,教人无限感慨和敬仰。 纳什出生于1928年一个电子工程师家庭,少年时代一方面性格孤僻,一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数学才能。 17岁进入今卡耐基梅隆大学时原专业是化学工程,但是在慧眼识珠的老师的建议下,转行专攻数学。 在此期间他选修了一门国际经济学课程,从而引发了对经济学命题的兴趣,后来发表的关于合作型博弈讨价还价问题的论文就是源于这时的一些想法。 20岁时纳什在卡耐基拿到数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优裕的奖学金,成为这里的一名研究生。 他对许多数学学科都表现出兴趣,如拓扑学、代数学、几何学、博弈论和逻辑学等。 着手准备博士论文时,他决心独创一个属於自己的崭新课题。 最终过去曾思考的讨价还价问题引导他建立非合作型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1949年,21岁的纳什写下一篇著名的论文《多人博弈的均衡点》,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解法、整个现代非合作型博弈论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奠定了44年后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 1950年纳什曾带着他的想法去会见当时名满天下的诺伊曼,遭到断然否定,但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宽松的科学环境下,他的论文仍然得到发表并引起了轰动。 同年他以论文《非合作型博弈》获得数学博士学位。 以纯数学家自居的纳什,毕业后在兰德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期间,证明了一个反直觉的等距嵌入定理,并引入全新的方法证明困难得多的高维等距嵌入定理,强有力地推动了对偏微分方程存在性、唯一性和连续性定理的证明。 对於纯数学家来说,数学是精神的艺术体操,评判一项研究的优劣,标准在於其数学深度及是否引入了数学新思想、新方法,或是解决了长期悬而未解的难题。 从这一角度,纳什的这一成果,以及数年后于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时的更加艰深的数学研究,比他的纳什均衡还要让数学同行们信服。 确实,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纳什春风得意、事业就要达到顶峰时,却突然遭受命运无情的重重一撞,从云端坠下地狱。 纳什在他的而立之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早在1952年,纳什懈逅了一位大他5岁的姑娘,与之交往,次年有了个私生子,此后仍一直与她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1956年他的父母发现了儿子的风流韵事,不久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不知是否与此打击有关,也不知纳什是否曾为此自责。 1957年他与麻省理工学院年轻美丽的女学生爱莉西娅结婚,此后四十多年患难与共的爱情和亲情可以见证,这或许是他的个人生活中最完美、最幸运的一刻。 1958年爱莉西娅身怀有孕,尚未分娩,纳什的精神状况就开始恶化。 他的举止越来越古怪,一步步走向心智狂乱。 纳什所患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可怕的一种。 病人被时断时续不切实际的疯狂念头充斥头脑,并且会产生幻视、幻听,同自己假想出来的人交谈。 纳什会着对空气说,某份报纸里藏有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只有他能破解的信息;会突然辞去在麻省的职位,只身跑到欧洲,要放弃美国国籍,还是爱莉西娅跟去把他拖回来;在家中,他不断地威胁着妻子爱莉西娅。 万般无奈之下,爱莉西娅于1962年和纳什离婚。 但是她对他的忠诚爱情并没有就此消失。 70年纳什的母亲去世,而他的姐姐无法负担他,就在纳什孤苦无依、就要流落街头的时候,善良的爱莉西娅接他来与自己同住。 她不仅在起居上关心他,而且以女性特有的细心敏感照料着他的心情。 她体贴他不肯去医院封闭治疗的愿望,并把家搬到远离喧嚣的普林斯顿,希望宁静熟悉的学术氛围有助于稳定纳什的情绪。 这是一场奇特的博弈。 纳什,这个研究理性策略的数学天才,猝然间失去了赖以自傲的理性思维,身不由己地在清醒和疯狂之间来回挣扎徘徊,是永远坠向深渊还是走回家园?在那个无人能解的世界里,他始终没有放弃的对数学的热爱。 我们无法知道纳什所承受的所有痛苦,但是足可以揣摩意愿和能力之间的巨大冲突是怎样漫长的精神灾难。 幸运的是,在这场博弈里,还有一个忠贞不渝的参与者,当他喃喃自语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时,当他象幽灵似的逡巡于绿色校园时,总是一双温存的眼睛和手臂勇敢地陪伴着他。 世上最坚强的两样东西,意志和爱情,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最优策略,那就是 - 奇迹。 是的,世界目睹了这场博弈的喜剧性结局,在纳什罹患精神分裂症三十余年后的九十年代,他的精神逐渐恢复了正常。 1994年纳什博士在为诺贝尔奖撰写的自传中没有提及精神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倒是说精神失常使他摆脱了常轨思维的束缚,可以帮助他创造全新的理论。 结尾处他写道,“从统计上说,任何数学家或科学家在66岁时,都似乎已经不可能再有大的建树。 但我仍在努力着,那25年异型思维的‘假期’ 本来就是不正常的。 这样我就还有希望,也许通过目前的研究或将来产生的新思想,我还能够做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 读到此处,不能不为之一叹,叹这个博弈论大师非凡的天才,叹他顽强的意志,和对科学毫无保留的执着之心!或许,这些也是爱莉西娅爱的源泉罢?世事如棋局局新。 前一辈人的辉煌和辛酸俱已成为历史,未来掌握在后来者的手中,取决于他(她) 们的每一个决定。 我们的人生,又将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博弈呢?三,(下面是我收集到的一些例子,对其中的内容我自己作了一些修改,更简洁,即使你不是经济专业的学生也容易理解)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博弈过程,博弈意味着通过选择合适策略达到合意结果。 作为博弈者,最佳策略是最大程度地利用游戏规则;作为社会的最佳策略,是通过规则引导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 永不停息的博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看做是永不停息的博弈决策过程。 人们每天从一早醒来就必须不断地作决定,我们日复一日决定早餐要吃什么,直到养成固定的饮食习惯;要不要到超市疯狂采购一番;要、在转盘赌局里下红或是下黑,甚至读一本书……不管有意无意,深思熟虑或一时冲动,你已经开始读这本书了——这就是一个决定。 还有更重大的:报考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开展一项研究、如何打理生意、该和谁合作、做不做兼职、要不要辞掉工作、要不要竞争总裁的职位。 甚至是要不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该和谁结婚、要不要孩子、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等,这只不过是人生重大决策的几个例子。 在这些决策中,存在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你并不是一个人在作决定,在一个毫无干扰的真空世界里作决定。 相反,你的身边充斥着和你一样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你的选择相互作用。 这种互动关系自然会对你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别人的选择和决策直接影响着你的决策结果。 鲁滨孙一个人沦落荒岛,做什么都是他自己说了算;可是等来了个“星期五”,他就要面对博弈问题了。 博弈论是由两位杰出的学者——冯·诺曼和摩根斯坦在上世纪中期创立的。 用专业术语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 为了解释和理解博弈决策的相互影响,我们不妨设想一个石匠的决策和一个拳击手的决策会有什么区别。 当石匠考虑怎样开凿石头的时候,他的“对象”原则上是被动的和中立的,不会对他表现策略对抗。 然而,当一名拳击手打算攻击对方要害的时候,不仅他的每一步计划都会招致抵抗,而且他还面临对方主动的攻击。 他必须设法克服这些抵抗和攻击。 在人与人的博弈中,你必须意识到,你的商业对手、未来伴侣乃至你的孩子都是聪明而有主见的人,是关心自己利益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动的和中立的角色。 一方面,他们的目标常常与你的目标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当中包含着潜在的合作因素。 在你作决定的时候,必须将这些冲突考虑在内,同时注意发挥合作因素的作用。 为了自己,也为了与他人更好地合作,你需要学习一点博弈论的策略思维。 正是因此,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贴士:博弈论说来有点绕嘴,但是内容还是很好理解的,那就是每个对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也要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行为对他的可能影响,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游戏是人生的抽象“博弈”这个词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它就是“游戏”的意思。 更准确点说,是可以分出胜负的游戏。 博弈论如果直译就是“游戏理论”。 不妨说,博弈论是通过“玩游戏”获得人生竞争知识的。 游戏是什么?简单地说,游戏是人生的抽象。 比如国际象棋,有这样几种角色:国王、皇后、骑士、主教和小兵,俨然是一个政教兼具的小王国。 当然,比照人生,这个模型是太简略了,但是一样可以反映人生的某些道理。 而且,惟其简略,这些原本被生活的复杂表象所掩盖的道理才更清晰可见。 面对复杂事物时,人们常落入见树不见林的陷阱,被细节压得喘不过气来,找不到重点。 而在游戏中,可以反映出一些现实世界的问题,并将干扰因素减至最低,是一种很适当的决策入门方法。 围棋可能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游戏,它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但直到现在,我们也未必真弄懂了它。 最简化的棋盘——纵横各19条线(最初是17条)编织成的一张网;最简化的棋子(只分黑白两色);最简单的规则(轮流下子,两气活棋,空多者胜,再加上一些“劫争”之类的补充规定),一个对围棋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在几分钟内学会,可是它的玄妙深奥却又超过了任何一种棋类游戏。 如果你对围棋下过一些工夫,你就一定能从中领悟某些哲理,例如“不输就是赢”、“流水不争先”、“乱中求胜”、“过犹不及”等等。 在这一点上,游戏有些像我们从小阅读的寓言故事,我们不正是从这些“小中见大”的故事中学会生活的道理吗?不要小看游戏,它的确是人生的模型。 从小我们就是从游戏里学习怎样生活、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适应并利用这世界上的种种规则,并在这个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人格。 因此,千万不要低估游戏,它确实能反映真正的人生。 贴士:零和游戏:游戏者有输有赢,但整个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整个博弈的过程就是一个零和游戏。 从游戏到人生一个参加了海湾战争的美国飞行员回国后,有人问他对战争的感想,他回答道:就像在玩电脑游戏。 事实上,现在很多电脑游戏已经被应用于军事训练。 “9·11”之后,微软的一款飞行游戏受到了关注,因为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体验驾驶飞机在纽约等大城市上空飞行的感觉,甚至可以从世贸大楼中间穿过。 人们担心:恐怖分子可以借助这个游戏获得练习机会,或许他们已经这样做了。 游戏是学习的好方法。 击败了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曾说过:“滑铁卢之役的胜负是在伊顿中学操场上决定的。 ”平时勤于练习技巧和战术,在危急时才不致慌了手脚,这个原则适用于大多数的比赛或游戏。 最妙的是:在游戏过程中,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当然除了部分自尊外 ,即使是输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在大富翁的游戏中,你可以从一眨眼输掉几百万元的经验里,学会如何精明地买卖房地产,事后又不必付出任何代价。 当然,游戏各不相同,对游戏者的要求也不同。 有些人长于思考性的游戏,但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决策智慧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在拳击或相扑这样按“重量级”来划分比赛等级的游戏中,聪明才智就不那么重要了。 玩游戏需要用到许多不同类型的技巧。 其中一种是基本技巧,比如打篮球不能缺少的投篮能力、在法律界工作不能缺少的案例积累、玩围棋游戏的时候还需要记住大量的“定式”(双方可以接受的变化,可称为围棋盘上的“均衡”)等。 这些技巧一旦脱离了游戏,可能就没有多大用处了。 但博弈论的策略思维则是另外一种技巧。 策略思维从你的基本技巧出发,考虑的是怎样将这些基本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战略的筹划和博弈论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你的决策必须赢过对手,个人、家庭、部族或国家才有活命的机会。 贴士: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很大的私人园林。 每逢周末,总是会有人到她的园林里采花、拾蘑菇,更有甚者还在那里搭起了帐篷露营野餐。 虽然管理人员多次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还竖起了“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可所有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 迪梅普莱知道了这种情况后,就吩咐管理人员制作了很多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如果有人在园林中被毒蛇咬伤后,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的字样,并把它们立在园林四周。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私自闯入她的园林了。 ——如果习惯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就要调整自己的视角和观念。 多人博弈不可避免的矛盾游戏不只限于两个对手,有很多游戏是多人参加的。 如果后果要由许多人共同承担,那么整个决策过程将会更加困难;因为你将面临不同成员与不同目标的排列组合。 而关于多人决策,可以通过小组对抗的模式来了解,在这类竞赛中,好的决策可以创造胜利。 真正的多人决策有许多不同的形态:有时候虽然参与决策人数众多,却只要一种意见,这是理想委员制;有些是两人共同参与决策,但却处于对立的状态,如角力、下棋、击剑、网球单打等;另外还有多人多意见的决策形态,如国会、联合国、扑克牌局、政治党派等。 姑且不论生活品质高低,这些决策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追求人类在地球上的永续生存。 然而,虽有许多极重要的决策有待确定并付诸实施,但我们却没有一套理性的做法完全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之类的困境。 每个决策者与选择方案的组合都自成一个系统,成就的决策好坏不一,也有些组合则完全无法运作。 在某些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作出不自相矛盾的决策。 博弈是一种策略的相互依存状况:你的选择�即策略 将会得到什么结果,取决于另一个或者另一群有目的的行动者的选择。 处于一个博弈中的决策者称为参与者,而他们的选择称为行动。 一个博弈当中的参与者的利益可能严格对立,一人所得永远等于另一人所失。 这样的博弈称为零和博弈。 不过,更常见的情况是,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从而可能出现导致共同受益或者共同受害的策略组合。 在实践当中,博弈可能包含一些相继行动过程,也可能包含一些同步行动过程,因此须将技巧综合起来,灵活运用,思考和决定自己最佳行动应该是什么。 贴士:如果你离开双方相互适应的简单原则,那么你的聪明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公平来自博弈博弈不一定是坏事,也未必不能取得好的结果。 我们今天享受的丰富的物质生活,都是来源于自由市场的竞争——同样也是博弈的结果。 亚当斯密在1776年所发表的四,罗伯特·奥曼的博弈论及其经济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介:罗伯特·奥曼(robert )1930年6月出生于法兰克福,1950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并获数学学士学位。 之后,又于1952年和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 1966年,罗伯特·奥曼被选为经济计量协会会员,现任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以及以色列数学俱乐部主席、美国经济联合会荣誉会员等。 他担任多家专业杂志社的编辑,如《国际对策论杂志》、《数理经济学杂志》、《经济学理论杂志》、《经济计量学》、《运筹学数学》、《应用数学和博弈和经济行为的siam杂志》等。 罗伯特·奥曼作为一名杰出的经济学家
博弈论是什么?
问题一:博弈论是什么?简单解释。 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奕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 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 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 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 “出棋” 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 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 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问题二:博弈论的本质是什么?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 问题三: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 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要素 (1)局中人: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人。 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 “多人博弈”。 (2)策略: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 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 (3)得失: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 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 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payoff)函数。 (4)对于博弈参与者来说,存在着一博弈结果 (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 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 所谓纳什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 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 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 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 所谓“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局中人B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采取b*,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那么局中人A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 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 这样,“均衡偶”的明确定义为: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之为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偶对(a, b*)≤偶对(a*,b*)≤偶对(a*,b)。 对于非零和博弈也有如下定义: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为非零和博弈的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对局中人A的偶对(a, b*) ≤偶对(a*,b*);对局中人B的偶对(a*,b)≤偶对(a*,b*)。 有了上述定义,就立即得到纳什定理: 任何具有有限纯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个均衡偶。 这一均衡偶就称为纳什均衡点。 纳什定理的严格证明要用到不动点理论,不动点理论是经济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 通俗地说,寻找均衡点的存在性等价于找到博弈的不动点。 纳什均衡点概念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论研究可以在一个博弈结构里寻找比较有意义的结果。 但纳什均衡点定义只局限于任何局中人不想单方面变换策略,而忽视了其他局中人改变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纳什均衡点的结论缺乏说服力,研究者们形象地称之为“天真可爱的纳什均衡点”。 塞尔顿(R・Selten)在多个均衡中剔除一些按照一定规则不合理的均衡点,从而形成了两个均衡的精炼概念:子博弈完全均衡和颤抖的手完美均衡。 博弈的类型 (1)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 问题四:博弈论是什么理论?博弈论的概念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 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的发展 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 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 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 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 正式发展成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 1928年冯・ 诺意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1944年,冯・诺意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的应用于经济领域, 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谈到博弈论就不能忽略博弈论天才纳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 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 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的学科。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要素 (1)局中人: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 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人。 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 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 “多人博弈”。 (2)策略:一局博弈中, 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 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 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 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 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 ,否则称为“无限博弈”。 (3)得失: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 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 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 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 所以, 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 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 payoff)函数。 (4)对于博弈参与者来说,存在着一博弈结果 (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 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 在供求关系中, 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 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 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 所谓纳什均衡, 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一策略组合中, 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 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 也就是说, 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 在纳什均衡点上, 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 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 所谓“ 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 局中人B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采取b*, 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 那么局中人A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 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 这样,“均衡偶”的明确定义为: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 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之为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 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偶对(a, b*)≤偶对(a*,b*)≤偶对(a*,b)。 对于非零和博弈也有如下定义: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 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为非零和博弈的均衡偶, 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 对局中人A的偶对(a, b*) ≤偶对(a*,b*);对局......>> 问题五:博弈论是什么?博弈论简介 (关键词:策略空间,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团体理性,委托代理关系,激励理论)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起源于本世纪初,199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来,纳什、泽尔腾、海萨尼等人使博弈论最终成熟并进入实用。 近20年来,博弈论作为分析和解决冲突和合作的工具,在管理科学、国际政治、生态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简单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 博弈论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决策主体(player)?,又可以译为参与人或局中人;二是给定的信息结构,可以理解为参与人可选择的策略和行动空间,又叫策略集;三是效用(utility),是可以定义或量化的参与人的利益,也是所有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又称偏好或支付函数。 参与人,策略集和效用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博弈。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是否能够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倘若不能,则称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非合作博弈是现代博弈论的研究重点。 比如两家企业A、B合作建设一条VCD的生产线,协议由A方提供生产VCD的技术,B方则提供厂房和设备。 在对技术和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就形成非合作博弈,因为每一方都试图最大化己方的评估值,这时B方如果能够获得A方关于技术的真实估价或参考报价这类竞争情报,则可以使自己在评估中获得优势;同理,A方也是一样。 至于自己的资产评估是否会影响合作企业的总体运行效率这样的“集体利益”,则不会非常重视。 这就是非合作博弈,参与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则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是有时有效率,有时则不然。 博弈论非常强调时间和信息的重要性,认为时间和信息是影响博弈均衡的主要因素。 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了其行动空间和最优战略的选择;同时,博弈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先后问题,参与人的行动次序对博弈最后的均衡有直接的影响。 博弈的划分可以从参与人行动的次序和参与人对其它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的知识?信息是否了解两个角度进行。 把两个角度结合就得到了4种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其代表人物是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 严格地讲,博弈论并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只是一种方法,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将其看成数学的一个分支的缘故。 博弈论已经在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学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它为解决不同实体的冲突和合作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方法。 利用博弈论可以证明现实生活中许多有趣的问题。 如:多劳者不多得,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非合作者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合作坏人做好事。 虽然这些结论都是建立在一个很强的假设,即参与人是理性的,有最大化自己效用的趋势。 但是其结论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目前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制、激励理论都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 现代的企业间竞争有很多情况都是在合作的背景下进行的。 比如垄断市场的寡头A、B,他们可以协议指定一个产量如海湾国家的石油产量,来维持自己的最大利润。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总有为了维护自己的局部利润而提高产量的情况如沙特常擅自提高产量,结果导致价格下降,利润流失。 竞争......>> 问题六:博弈论有什么用天下没有一个人,敢说博弈论有什么用。 就是相互忽悠,互相欺骗。 《博弈圣经》中《人类未知的蓝色档案》一文给出了博弈论的定义:“我们把动物利用大自然移动的瘾魂,在决策人期待的空间里,形成三维均衡的语文学理论,称为博弈论。 ” 博弈圣经著作人说;博弈论是青年人的.毒.品,是无知者的兴.奋.剂,是沉默者的摇.头.丸。 博弈论 就是张冠李戴 捕风捉影 以讹传讹 《博弈圣经》【典故】讽刺博弈论的最高博弈水平 有人问博弈圣经著作人,什么是博弈论。 他回答说;博弈论就是,一问、二答、三无知。 也就是说;问者无知、回答者无知、听者更无知。 有人追问,到目前为止,那么多博弈论图书,那么多作者,他们的最高博弈水平是什么? 博弈圣经著作人一听就笑了;目前他们的最高博弈水平,就是想卖给你一本书,赢你一本书钱。 博弈圣经著作人通俗的谈;菜鸟与金鸟, 一个人想变得伟大,从一个菜鸟变成一个金鸟,就要利用国家实体特性造个金鸟笼。 日后,就可以在媒体的报道中、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个金鸟笼;他是某某大学院校、某某著名教授、某某首席科学家、某某诺贝尔奖得主、甚至某某 *** 官员,他就自然地钻进了金鸟笼。 弧弈论理论,它是太过于急躁、太过于草率的理论。 由于博弈论新奇、古怪、原始,一个“囚徒困境”的三维谜团像似神话,人们又错误地认为博弈论能够取胜,因此受到了人们盲目的吹捧和疯狂的参与。 人们把博弈取胜的欲望作为动力,一个人有了欲望,就要有实现欲望的对象和背景,加上自己行为的结果,才能取得想要的东西。 博弈竞争的欲望在远古就出现了。 欲望的天性就是进行交往,建立行为二特性对局,就是博弈的合作。 但明眼的人都能看得出,他抄来的无效理论编成的一本本博弈论,就是张冠李戴、捕风捉影、“以讹传讹”,不管他从外国哪个地方抄来的,不管他抄了多少、编了多少本书、多少篇文章,究其低劣的学术品质,他仍然是一个菜鸟。 假如博弈论大师,走出那个金鸟笼,再靠讲课赚大钱,靠卖书赚小钱,靠博弈取胜策略赚不到一毛钱,他就是骗子,也许是一个罪犯。 更为讽刺的是,一本本博弈论著作,古老的内容千篇一律,里面没有几句精彩的话,没有几个经典的词,更没有定理、定律、定义和法则。 至今一个个博弈论专家、矛盾论专家、概率论专家和外行知道得一样多。 问题七:博弈是什么意思啊?博弈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为、信息、战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 在经济学上博奕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 问题八:博弈是什么意思博弈原理是什么 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分配是根据博弈的结果来进行的 博弈原理是什么 证券市场是为资源优化配置服务的,本身并不创造利润,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投资是为了赚取买卖差价,这种博弈只是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的规则是从整体和长期看输者输的数量等于赢者赢的数量。 但是由于有交易成本,实际上是负和博弈。 博弈又称对弈、对策,博弈原理说的是每个对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同时也要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行为对他的可能影响,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要在对方采取什么策略的估计基础上选择自己的恰当策略。 形成市场价格就必须有成交,成交意味着什么?成交意味着买卖双方形成了完全相反的价值判断。 因此成交越容易越密集,则流动性越高,买卖双方完全相反的价值判断的对立程度也就越高。 事实上造成了买卖双方的博弈。 如果以差价为盈利模式,由于都要寻到买主和卖主才会成交,始点和终点仍以差价为盈利来源,这就形成一个开放的闭环,在这个环中赢者所赢得的数量必然等于输者所输的数量(如果忽略交易成本)。 金融市场有一假定,称“聪明人假定”。 这个假定,说穿了并不稀奇,不过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其具体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金融市场里,‘聪明人’注定亏损。 ” “聪明人假定”符合大多数人的直感,但并没有其合理性的数据统计。 不过,这个假定的最大功能,是彻底解释了金融市场的赢亏。 博弈问题,是当事人面对一定的来自他方的信息量选择最佳行动计划和最优策略问题。 博弈论毕竟是数学,更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谈经论道自然少不了数学语言,外行人看来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 好在博弈论关心的是日常经济生活问题,所以不能不食人间烟火。 其实这一理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 所以,多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以我们身边的故事做例子,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 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 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 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 由地方检察官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 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骸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 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 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 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 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 ”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 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 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 所以,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 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但前提是同伙抵赖,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要坐10年牢好。 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 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 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 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 问题九:博弈论分哪几种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从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类: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通俗的理解:囚徒困境就是同时决策的,属于静态博弈;而棋牌类游戏等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属于动态博弈 按照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有准确的信息。 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如果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信息了解的不够准确、或者不是对所有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都有准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经济学家们所谈的博弈论一般是指非合作博弈,由于合作博弈论比非合作博弈论复杂,在理论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如非合作博弈论。 非合作博弈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与上述四种博弈相对应的均衡概念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 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 博弈论还有很多分类,比如:以博弈进行的次数或者持续长短可以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以表现形式也可以分为一般型(战略型)或者展开型;以博弈的逻辑基础不同又可以分为传统博弈和演化博弈。
通过期货返佣网预约期货开户,只收期货交易所手续费+1分,并享受高额返佣,保证金可调低至交易所保证金标准。比您自己去期货公司办理开户,能多节省60%的交易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