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交易日行情
上一交易日,直纺涤短期货跟随波动。工厂报价维持,成交优惠商谈,期现及贸易商优惠继续缩小,下游按需采购为主。
工厂方面:直纺涤短工厂销售一般,平均产销56%。
装置方面:厦门翔鹭13万吨直纺涤短装置停车检修,宁波卓成11.35万吨中空短纤重启出产品,直纺涤短开机负荷在82.2%。
需求端:好,预计在产业链中相对偏强。
结论
综合来看,直纺涤短市场短期内预计将继续维持稳中有涨的趋势。需求端逐步恢复,而供应端相对稳定,将为价格提供支撑。
免责声明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投资者谨慎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外贸进出口连续12月正增长 顺差料续收窄
6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了最新进出口数据。 5月份,尽管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同比增幅上升,贸易顺差继续收窄。 专家认为,当前出口增幅仍较高,未来将保持韧性,进口也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5月进出口总值维持高增长。 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达3.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9%。 其中,出口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进口1.42万亿元,同比增长39.5%;贸易顺差2960亿元,同比减少32.1%。 这标志着我国单月进出口总值已连续12个月增长,支撑全球经济复苏。 5月出口增速放缓。 5月出口同比和环比增速较4月有所下降,1~5月出口同比30.1%的增速也较1~4月有所回落。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1~4月出口增速创下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5月增速回落是正常现象。 人民币升值、集装箱货运成本高企及大宗商品涨价也是影响因素。 郑后成认为,5月出口增速面临海外需求基本面支撑。 然而,5月PMI数据显示小型企业多项指标差于大中型企业,且小型企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创2013年7月新高。 出口增速下降可能因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压缩小型企业盈利空间,影响其生产接单意愿。 李奇霖指出,5月出口“拖后腿”的主要是防疫物资出口。 全球疫苗接种使防疫物资需求下降,加之高基数影响,防疫物资出口5月明显下滑。 尽管如此,出口增速仍处于高位,海外需求旺盛,机电产品、通用机械等商品出口表现良好。 展望未来,李奇霖认为出口有望维持韧性。 这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海外需求继续上行;美国就业恢复较慢,生产修复滞后,国内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赖度提升;印度等新兴市场疫情扩散,生产恢复缓慢;全球对中国的信心回升,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聚集。 白明预计下半年出口表现良好,受欧美经济复苏和稳外贸政策支撑,但需警惕人民币升值、货运成本高企及大宗商品涨价增加企业成本。 进口方面,5月数据另一亮点是进口同比增幅上升。 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进口同比增长39.5%,进口值同比增幅较上月有所提升。 影响因素包括5月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基数效应等。 旺盛出口带动国内生产韧性,企业增加设备和原材料储备。 前5个月,进口机电产品2.87万亿元,增长21.8%。 5月份贸易顺差同比减少32.1%,在4月基础上继续收窄。 白明预计进口形势仍将好于出口,因我国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形势较好,经济有望持续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贸易顺差或将收窄。

外贸进出口连续12月正增长 顺差料续收窄 时报大视野
6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最新的进出口数据。 5月份,尽管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速有所放缓,而进口同比增幅则有所上升,贸易顺差继续收窄。 专家认为,当前出口仍保持高位,未来将具有韧性,进口方面也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5月的进出口总额依然保持了高增长。 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3.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9%。 其中,出口额为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进口额为1.42万亿元,同比增长39.5%;贸易顺差为2960亿元,同比减少了32.1%。 这已经是连续12个月的进出口增长。 关于出口,5月份的同比和环比增速均较4月份有所下降。 1月至5月的出口同比增速也从1月至4月有所下降,降至30.1%。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1月至4月的出口增速曾创下了2011年以来同期的新高,5月的增速回落是正常现象。 此外,增速放缓还与人民币升值、集装箱货运成本上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 专家郑后成指出,5月出口增速虽有所下降,但海外需求基本面依然强劲。 然而,小型企业的多项核心指标跌至荣枯线以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创下了2013年7月以来的新高。 他认为,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可能压缩了小型企业的盈利空间,进而影响了出口产业链上小型企业的生产和接单意愿。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分析,5月出口的拖累因素主要是防疫物资出口的减少。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对防疫物资的需求明显下降。 尽管如此,出口同比增速仍维持在高位,海外需求旺盛,机电产品和通用机械等商品出口表现依旧良好。 展望未来,李奇霖认为出口将继续保持韧性。 原因包括:全球经济复苏推动海外需求持续增长;美国就业恢复缓慢,生产修复进程受阻,国内供需缺口加大,对进口需求增加;新兴市场国家疫情反复使得生产难以恢复,全球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 白明则看好下半年的出口表现。 他指出,欧美经济复苏和国内稳外贸政策的稳定将支撑出口,但需关注人民币升值、集装箱货运成本上升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增加出口成本的风险。 进口方面,5月份的同比增幅上升。 海关统计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同比增长39.5%。 白明认为,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短期内影响了进口增速。 此外,基数效应也支撑了进口同比的增长。 强劲的出口带动了国内生产的韧性,企业需要增加设备和原材料储备。 数据显示,前5个月进口机电产品增长21.8%。 5月份贸易顺差同比减少了32.1%,较4月份继续收窄。 专家伊楠预计,进口形势将优于出口,贸易顺差将继续收窄。 他指出,我国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形势较好,经济有望持续复苏,而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这将导致贸易顺差缩小。
外贸延续稳中向好 贸易顺差显著收窄
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外贸继续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进出口总额达到9.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 其中,出口额为4.81万亿元,增长6.4%;进口额为4.3万亿元,增长11.7%;贸易顺差为5062.4亿元,相比去年下降了24.1%。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36万亿元,同比增长7.2%。 其中,出口额为1.27万亿元,增长3.7%;进口额为1.09万亿元,增长11.6%。 贸易顺差为182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 这表明我国外贸结构正在持续优化。 专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我国外贸正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国将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通过改善市场环境和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优质外贸要素集聚到海关特殊监管区、自贸区和自贸港等开放平台上。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今年我国外贸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并且积极扩大进口,有望实现进出口发展的更趋平衡。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将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随着我国外贸结构的持续优化,进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大。 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也有助于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