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栏目分类:

市场流动性支撑力度下降-资金面利多因素逐步消退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5-04-17
  通过高手返佣网预约期货开户,保证金可调低至交易所保证金标准。比您自己去期货公司办理开户,能多节省70%的交易手续费。

从4月16日10年期国债期货的市场表现来看,主力合约收盘报109.135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15%,呈现出温和上涨的态势。盘中价格波动区间为108.920元至109.200元,显示市场存在一定分歧但整体偏向乐观。值得注意的是,持仓量增加4766手至197128手,成交量达61950手,表明市场参与度较高,投资者对后市走势保持关注。

资金面利多因素逐步消退

从机构观点来看,国信期货和兴业期货的分析存在一定共性但也各具侧重。两家机构都关注到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影响,特别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持续扰动。国信期货更强调货币政策预期的变化,指出央行未如市场预期降息降准,表明当前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足,利率波动更多源于风险偏好的博弈。这种判断建议投资者短期对国债多单保持谨慎。

兴业期货的分析则更为全面,从多个维度展开:观察到国内宏观数据表现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虽然短期关税担忧缓解,但中长期不确定性仍存;公开市场操作显示央行维持资金面宽松但边际收紧的态势。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债市利多因素减弱,特别是在高估值环境下进一步上涨动能不足。不过该机构也指出,货币政策收紧可能性较低,且当前长短端利差处于历史低位,做陡收益率曲线策略相对稳健。

综合来看,当前10年期国债期货市场呈现以下特征:1)短期受宏观数据向好和货币政策预期调整影响,上涨动能有所减弱;2)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仍是重要影响因素;3)资金面总体宽松但边际变化值得关注;4)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带来的策略机会值得重视。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央行政策动向、国际贸易形势演变以及宏观经济数据变化,以把握市场节奏。

从投资策略角度,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建议采取相对防御性策略: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多头仓位,规避短期调整风险;另一方面可关注收益率曲线策略机会,特别是做陡曲线策略在当前低利差环境下可能具有较好的风险收益比。中长期来看,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尚未结束的背景下,国债期货仍具备配置价值,但需注意把握入场时机和仓位管理。


Liquidity Risk代表什么?

展开全部In finance, liquidity risk is the risk that a given security or asset cannot be traded quickly enough in the market to prevent a loss (or make the required profit).流动性风险是指因市场成交量不足或缺乏愿意交易的对手,导致未能在理想的时点完成买卖的风险。 第一,流动性极度不足。 流动性的极度不足会导致银行破产,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致命性的风险。 但这种极端情况往往是其他风险导致的结果。 例如,某大客户的违约给银行造成的重大损失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问题和人们对该银行前途的疑虑,这足以触发大规模的资金抽离,或导致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为预防该银行可能出现违约而对其信用额度实行封冻。 两种情况均可引发银行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 第二,短期资产价值不足以应付短期负债的支付或未预料到的资金外流。 从这个角度看,流动性是在困难条件下帮助争取时间和缓和危机冲击的“安全垫”。 第三,筹资困难。 从这一角度看,流动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代价筹集资金的能力。 流动性的代价会因市场上短暂的流动性短缺而上升,而市场流动性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成本均产生影响。 市场流动性指标包括交易量、利率水平及波动性、寻找交易对手的难易程度等。 筹集资金的难易程度还取决于银行的内部特征,即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需求及其稳定性、债务发行的安排、自身财务状况、偿付能力、市场对该银行看法、信用评级等。 在这些内部因素中,有的与银行信用等级有关,有的则与其筹资政策有关。 若市场对其信用情况的看法恶化,筹资活动将会更为昂贵。 若银行的筹资力度突然加大,或次数突然增多,或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那么市场看法就可能转变为负面。 因此,银行筹资的能力实际上是市场流动性和银行流动性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各个市场中均存在流动性风险,比如证券,基金,货币等等。

新三板分层之后 投资者该选择什么样的策略

正确看待分层效果由于当前新三板市场的挂牌企业众多、投研服务较为匮乏及企业信息披露不规范等现象的存在,投资者的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导致企业的融资效率低、市场流动性不足、股价难以真实反映企业价值。 因此我们认为,分层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将其分为好公司、坏公司,而在于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同时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但分层并未对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带来明显的变化,后续的制度红利如规范企业并购重组行为、制定募集资金使用的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发行定价制度等才是解决流动性问题的关键。 要完整解决流动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逐步妥善解决:(1)500万投资门槛,拦住了投资者的脚步;(2)做市商数量少,资金量不足;(3)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大体量资金尚未介入;(4)交易机制太僵硬。 没有竞价交易,垄断做市。 (5)缺少大宗交易机制。 (6)股权过于集中。 对于分层后,创新层将会否承载试验田机制,比如先试先行的注册制、转板机制等等,都是市场上对创新层日后发展的期待。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称,创新层出现后,围绕创新层将出现不同于原有新三板的进入退出规则。 特别是退出方面:对上是主动转板,对下是被动降层。 未来创新层或将成为中国注册制的试验田,打破A股现有难上难下的局面,建立有如美国纳斯达克那样流动性好、竞争力强的市场新机制。 投资策略:好公司+好价格当前的新三板投资策略为“好公司+好价格”,好公司的判定标准为企业所处的行业空间较为广阔,企业的行业地位较高,所铸造的护城河够深;而好价格则意味着这样的企业尚未被市场充分挖掘,估值处于低位。 机会一:选择创新层企业对投资者而言,分层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筛选成本又能提高投资效率。 创新层企业有更多的优势:创新层的标准一集中的是绩优股,标准二是成长股,标准三是价值股,分层也可以把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开聚焦投资人视野,让流动性集中。 从市盈率来看,新三板创新层的企业平均市盈率为47,而创业板的则是104,估值优势明显。 从净资产收益率(加权)来看,创新层企业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22.1%,而创业板的则是9.1%。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ROE水平是创业板企业的2倍多。 从总资产周转率来看,创新层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为1.1,而创业板企业的数据仅0.5。 这意味着,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总资产周转快于创业板。 机会二: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进入创新层的企业一些优质企业由于客观因素如挂牌时间不长等导致今年无法进入创新层,估值处于低位。 有专家指出,创新层和基础层估值一上一下,整体估值价差或接近50%。 未来存在大量的套利空间。 机构反而或扩大对基础层企业的投入,来博弈潜在“升层”的估值套利。 调整心态:在大机会时代 我们要有战略耐性!创业板的案例研究告诉我们,想要获得超额收益,克服投资中的“近视眼”是关键。 未来随着政策红利如竞价交易、引入公募、转板制度等的不断释放,市场的流动性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监管层目前仍然希望新三板走出一条自己的、不同于沪深两市的发展之路。 所以,虽然内心希望新三板尽快茁壮成长,监管层却并不急于仓促推出政策利好,以免拔苗助长,重蹈当年沪深两市一些因为仓促出台政策的一些遗憾。 在这种背景下,建议新三板投资者,精选标的,在低潮期耐住寂寞,与市场共成长同发展,在新三板风起之时静静享受超额回报。 分层只是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风险类别进行区分,利于分类监管与服务。 分层之后,一系列政策红利落地之日,才是新三板展翅高飞之时。 买三板认为,在分层之后,无论是选择创新层机会投资还是潜在创新层机会投资,首先,都有必要认真分析市场现在所处阶段,这个市场未来会有那些变化。 任何结论都要有依据支撑,切忌盲目跟风或者使用一些不够扎实资料来进行判断。 比如投资人说新三板市场短期机会不好把握,长线有价值的机会更多;我们相信这个分析是有他的判断依据的。 你是否也是这么判断的?如果是这样,那么激进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短期机会搏一把;稳健的投资者可以选择长期的机会来做配置,这样更符合你的投资逻辑。 当然也可以“长期+短期”来平衡市场风险。

最近,为什么建设银行为首的四大行的股价走势

最近,为什么建设银行为首的四大行的股价走势一路向北,而中小股份制、城商行的股价下跌却喋喋不休,除了个别银行如民生银行属于个股风险外,其他中小银行股价下跌的原因如何呢?近对银行股的思考如下:央行扎紧了流动性的阀门,短期拆借利率(1个月)从2016年10月的2.5%起步迅速攀升到如今的4%以上,明显的引发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上升,其中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 等国有大行 零售客户充裕,活期存款占比大。 成为资金的拆出方。 而城商行 股份制银行 等小银行 由于客户不足,活期存款占比低,必须高价从四大拆借资金。 因此我们观察到一季度中小银行的净息差下降,而且部分银行下降严重。 同时 资产端,受名义利率保持不动下贷款利率的制约难以提升,加上个别中小银行风险集中暴露。 造成中小银行的股价持续下滑,而大银行则稳中有升。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央行这种流动性紧缩的趋势不可持续。 这种突然改变全市场一致性预期的行为对金融体系稳定造成的伤害和对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 从长期看,央行这种惩罚性的流动性收紧不可持续。 结合中国经济弱复苏的现实和债务负担逐步加重。 政府融资平台嗷嗷待哺,居民杠杆率空前高涨。 金融如何支撑实体经济的课题再次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综合各种资金利率供需和中国存贷款利差的现实,以及中美汇率变动的规律。 弱复苏下的美国和2017年2次加息预期下的美联储。 中国短期利率目前维稳在3.5%以下是个合适的能够最大程度平滑经济波动的水平。

返回列表